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麻六记因酸辣粉发霉事件引发的争议及致歉,核心信息梳理如下:
一、事件核心事实
问题产品与召回范围
涉事批次:代工厂白家阿宽食品确认,发霉问题集中在2025年6月16日、18日生产的270克规格酸辣粉,主因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不足”导致细菌污染。
召回措施:
白家阿宽启动召回,承担退货费用并依法补偿(如退一赔十,最低1000元);
麻六记同步声明召回同批次产品,承诺推进退货及补偿方案。
实际影响:多地消费者曝光其他批次(如6月23日)同样发霉,质疑品牌方隐瞒问题范围。
品牌方与代工厂责任争议
张兰此前言论打脸:张兰曾直播称麻六记“仅租用流水线,秘方、工人均为自有”,否认代工模式。此次事件暴露实际依赖代工,且品牌方回避直接责任,引发诚信质疑。
责任归属争议:
法律层面:依据《食品安全法》,品牌方需承担首付责任,代工厂致歉不能替代麻六记向消费者道歉;
舆论层面:麻六记被批“躲白家阿宽后装无辜”,未主动召回赔偿、客服推诿、删评控评激化矛盾。
消费者健康风险与维权困境
健康案例:深圳、宁波等地消费者食用后出现喉咙刺痛、肠胃不适,部分需就医;
维权难点:
开市客要求会员本人携商品到店退货,跨城消费者奔波数十公里;
麻六记被曝要求消费者删帖才赔偿,和解协议涉“封口条款。
二、企业应对与公众质疑
品牌方滞后回应
白家阿宽7月27日致歉后,麻六记直至28日才发布声明,且未解释发霉菌种、健康风险及赔偿细则。
客服回应模糊称“商超合作独立运营”,被批推卸责任。
控评删帖激怒公众
麻六记官微删除网友质疑“张兰否认代工”的评论并拉黑用户,被指缺乏诚意。
历史类似事件中,麻六记曾以“刑事控告”威胁投诉者,而非解决问题。
代工模式品控漏洞
供应链隐患:麻六记多款产品(辣酱、凉面)均外包生产,但对代工厂监督形同虚设。白家阿宽2022年因“黑斑、异物”被监管部门约谈,投诉量超165条。
增长疲态:财报显示,麻六记向白家阿宽采购额增速从2023年245%暴跌至2024年15.5%,品控松懈疑为降本代价。
⚖三、消费者维权建议
立即行动:
检查产品批次号(如“202506166494AQ”),停用涉事产品;
保留发霉照片、购买凭证及医疗记录。
索赔路径:
通过12315平台投诉,或依据《食品安全法》诉讼。
健康监测:食用后不适者及时就医,警惕黄曲霉素等致癌风险。
总结
麻六记此次致歉被批“避重就轻”,其代工模式的品控短板、品牌方责任逃避及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已严重透支公众信任。若无法建立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仅靠公关声明难以挽回市场信心。
麻六记与白家阿宽声明对比
事项
白家阿宽(代工厂)
麻六记(品牌方)
致歉时间7月27日7月28日(滞后24小时)
问题原因承认消杀不足导致细菌污染仅称“存在相关问题”,未提具体原因
赔偿方案明确退一赔十,承担运费模糊承诺“妥善补偿”,无细则
消费者沟通提供客服热线、邮箱等渠道被曝要求删帖才赔偿,客服推诿
历史品控记录2022年因异物问题被约谈多次被曝发霉、苍蝇,曾控告消费者“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