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访问英国,英国就放话,如果台海爆发冲突,将会介入 7月27日,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面对镜头,抛出一颗外交炸弹:“如果台海爆发冲突,英国已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 就在48小时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专机降落在苏格兰普雷斯蒂克机场,开启对英私人访问。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率先登门,双方达成被特朗普高调宣扬的“史上最大贸易协议”,欧盟接受15%的对美出口关税,远低于此前威胁的30%。 当全欧洲还在消化这份协议时,英国国防大臣的战争宣言如惊雷炸响。 在太平洋的波涛之上,英国航母战斗群正与美澳等19国举行“护身军刀-2025”联合军演。3.5万兵力、三国航母齐聚,创下该地区史上最大规模演习纪录。 事实上,特朗普此行名义上是私人访问,政治议程却塞得满满当当。 在挥杆特恩贝里球场间隙,他与冯德莱恩敲定关税协议后,立即将目光转向英国首相斯塔默 7月28日,斯塔默专程飞赴高尔夫度假村。 两人会谈焦点锁定在两项议题:推动加沙停火,以及纠结的英美钢铁关税。 尽管5月英美签署了《经济繁荣协定》,但英国钢铁输美仍被课以25%重税,远高于其他行业10%的税率。 而此刻斯塔默急需一张外交牌,为英国钢厂争取生机。 就在这微妙时刻,约翰·希利在万里之外的航母宣言震动全球。 军事分析人士敏锐察觉:当国防大臣宣称“英国海军已准备在亚太投入战斗”时,英国皇家海军作战指挥中心同步进入高度警戒状态 这种时空呼应绝非巧合。 伦敦政界匿名人士透露,英国正试图以“印太急先锋”角色,换取华盛顿的贸易松绑。 毕竟当欧盟已“滑跪”接受美方条件后,英国必须拿出更具诱惑力的筹码。 现在看来英国此时高调介入台海,其实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正在没落的焦虑罢了。 2025年英国GDP被印度超越,全球排名滑至第六。国防预算增速低于全球均值,却要维持“全球英国”的体面。 俄乌冲突持续三年,欧洲安全体系摇摇欲坠。斯塔默政府支持率持续承压,议会民调显示62%英国民众要求对外强硬。 台海这个高关注度舞台,成为伦敦重塑影响力的捷径。 而更深层的是英美特殊关系绑架。 2023年AUKUS联盟强化后,2025年6月英美再签军事互操作协议,白纸黑字将“应对印太威胁”写入条款。 当美国将中国定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英国竟然自觉充当这个马前卒。 讽刺的是,欧盟主要国家并不买账。 法德相继声明“台海和平至关重要”,却拒绝承诺军事介入。北约内部对是否东扩亚太分歧严重,法国甚至宣布9月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与英美立场截然相反。 军事分析师直言:“英国实际扮演的是外交扩音器,作战能力高度依赖美军情报和后勤。其航母战斗群在亚太高强度环境下,持续作战能力不超过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