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突然宣布,将恢复32%的高关税税率,这一消息一出,台湾立刻陷入了惊慌。为什么呢?因为赖清德正在准备于8月4号“过境”纽约。这次关税政策的威胁,恰恰在赖清德出发之前提前到来,甚至还让台湾的“外交”计划陷入困境。
赖清德的纽约之行本来是为了在美国与一些重要人士会面,进一步扩大台湾的国际影响力。然而,特朗普的这一招简直是时机完美——当赖清德还未到达,关税威胁已如同阴影般笼罩在他即将开始的行程上。正如大陆所言,台湾的局势果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按照原计划,赖清德将于8月初开始中南美洲的访问,顺路在美国“过境”。为了获得美国的许可,台湾通常需要交一笔“买路钱”。这次,台湾准备的礼单颇为庞大:采购美国的民航客机,增加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数量,扩大在美投资,甚至准备购买大量的美国国债。可以说,台湾的这些行动无非是通过金钱来获得美国的尊重和支持。
然而,7月21日贝森特的一番话彻底打破了台湾的幻想。他宣布,从8月1日起,美国将恢复对台湾出口商品征收32%的关税。这个关税数字对台湾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打小闹的数字。台湾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半导体的出口,而美国恰恰是台湾半导体产品的最大市场。若这32%的关税政策实施,台湾的芯片产业几乎会面临重创,台湾经济也将因此受到巨大冲击。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手,实际上是在告诉台湾:你想在美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尊重,光是花点钱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仅是关税问题,更是台湾在美国眼中的定位问题。
事实上,这样的局面并非第一次出现。去年,赖清德刚上任时,他曾访问南太平洋地区。那时,他只能在夏威夷和关岛短暂停留,根本未能进入美国本土。今年,赖清德好不容易有机会“过境”纽约和达拉斯,本想着能够得到一些国际的关注,谁知特朗普政府却提前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特朗普与拜登的外交手法大不相同。拜登时代,台湾还能借着“民主价值”的旗号在美国混个脸熟。但特朗普上台后,台湾的外交手段完全失效,特朗普显然更注重实际利益,台湾想要得到美国的支持,首先得看看自己能带来什么实质的好处,而不仅仅是靠虚空的口号。
与此同时,巴拉圭总统培尼亚也看准了这一时机,提出与台湾进行“更高层次的合作”。直白点说,就是要求台湾给钱、给更多的钱。这些中南美洲的小国无疑已经意识到台湾的尴尬处境,他们趁机要求更大的经济支持。
台湾的民进党近年来一直推行“亲美抗中”的外交政策,把所有筹码都押在了美国这条“战车”上。可是,现实却是,美国根本不把台湾当回事。需要台湾的时候会拉一把,不需要时则视若无睹。这次的关税威胁无疑是对台湾这种依赖外交策略的严峻警示。
赖清德原本打算通过这次“过境”展示自己的外交成就,并向岛内民众炫耀自己的外交成果。没想到,计划尚未开始实施,就已遭遇冷遇。更为尴尬的是,赖清德还得为接下来的行程支付更多费用——8月14日他还要转道达拉斯,这时候势必还得继续“送钱”。
台湾如今的处境,仿佛是一个不断寻找高枝攀附的人,送礼讨好,却始终得不到重视。越是卑躬屈膝,越是被人轻视。大陆早就提醒过,所谓的“绥靖政策”并不能带来和平,妥协也不能换来尊重。事实证明,这些警告早已成为现实。
民进党将台湾与美国的关系绑得死死的,试图通过依赖美国来抗衡中国。然而,美国人从未把台湾视作真正的伙伴,他们仅仅将台湾视作一块“提款机”。每当需要台湾的时候,便敲一笔钱,这次的关税威胁不过是美国对台湾敲诈的一种手段而已。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一直是其经济命脉,且占据了大部分出口份额。32%的关税一旦执行,台湾的芯片产业将受到极大影响。民进党当局为了迎合美国,不惜牺牲台湾的经济利益,而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的台湾民众。
归根结底,台湾如今正面临两难的困境,一方面需要应对美国的经济敲诈,另一方面还必须在国际上保持一些可怜的“尊严”。民进党“跪舔外交”的做法已经走到了死胡同。美国早已看透,台湾不过是个“冤大头”,每当需要时便敲诈一笔。
特朗普这次的关税威胁,不过是个开始。如果台湾继续依赖美国,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好处,恐怕得准备好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台湾越是寄希望于美国,就越容易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与其继续高价“过境”美国,刷存在感,不如好好考虑如何发展自身的经济,改善民众的生活。毕竟,真正的尊重来自于实力,而不是通过卑躬屈膝的讨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