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0年,西北军区军队报社社长方唯若打了结婚报告,与恋人莫耶正式结为革命夫妻。

1950年,西北军区军队报社社长方唯若打了结婚报告,与恋人莫耶正式结为革命夫妻。当晚,庆贺的战友们回去后,方社长坐在床边与妻子聊天,谈到了各自的家庭情况,讲:“我的舅舅是李克农部长。”   1950年的西北军区军队报社里,喜气洋洋又异常简朴,社长方唯若的结婚报告批下来了,战友们闹哄哄地跑来道贺,没有仪式,更别提什么像样的酒席,婚宴就是一人抓一把红枣花生,大家围着聊聊天,天黑就散了。   夜深人静,新婚夫妇俩坐在床边,这才得空聊起了家常,方唯若忽然告诉了妻子,一个他一直藏在心里的秘密,那就是他的舅舅是李克农部长。   这秘密砸在莫耶耳里,她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没什么波澜。   也就这一刻,她彻底明白了,丈夫这些年为何行事如此周密,从不提家庭背景,保密,对他来说早已是一种本能。    这句看似随意的交代,其实是把后背完全交给了妻子,要知道,李克农是方唯若的堂舅,这层关系,他一直捂得严严实实。   大名鼎鼎的李克农,竟是丈夫的堂舅,而方唯若之所以在1938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正是受了另一位堂舅——李克农的堂兄弟李配之的影响。   童年时,方唯若听着这位堂舅讲革命故事长大,信仰仿佛早就刻进了骨子里。   出发去延安前,李配之郑重叮嘱他:把命交给党,眼睛替党看,嘴巴为党紧。   这三句话,方唯若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他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在陕北公学读书,在敌后办报一干十年,在新闻阵地上,早就磨出了革命者的本色。   这份在新婚之夜才肯吐露的家底,既是信任,也是他身份的一部分。   而莫耶能接住这份信任,也并非偶然。她的革命道路,走得比丈夫还要曲折。   她本是华侨富商的千金小姐,却为了逃避包办婚姻,一个人跑到上海,谁知命运弄人,她误嫁给一个夸夸其谈的小报记者,还生了孩子。   当丈夫和周围人还沉浸在“文化救国”的幻想中时,莫耶却看得通透:纸笔救不了中国,枪杆子里才有真章。   这个决绝的认知,让她做出了一个母亲最艰难的决定——放下年幼的儿子,冲破家庭阻挠,一路颠沛流离奔向延安。   在鲁迅艺术学院,她的思想和文笔一同淬火,最终成了边区文化战线上的一员猛将。   说起来,这桩婚事,完全不符合世俗的“门当户对”,一个出身革命家庭,另一个来自华侨富商。   一个行事低调内敛,另一个则带着冲破旧世界的闯劲,可是在革命的熔炉里,过往的一切都被锻造成了新的东西。他们不看出身,只看信仰是否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