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三国枭雄选保镖:曹操用许褚是迫不得已,刘备后来为啥也不用赵云了?

三国时期,三位巨头——曹操、刘备、孙权的武艺各不相同,均有着卓越的战功。他们经历过无数次战斗,凭借强大的实力和不屈的意志屡屡立下赫赫战功。尽管他们的个人能力不容小觑,但在面对一场场硬仗时,依旧少不了贴身保护。“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是对孙权的骑术的一种肯定,尽管在合肥之战上孙权的表现有所失色,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骑术确实非常出色:“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淝。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这份骑术,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彰显了孙权作为领袖的果断与勇气。

曹、刘、孙三巨头虽各具天赋,但若单打独斗,他们的武力或许不足以与五虎大将、五子良将以及江表十二虎臣等顶尖战将相抗衡。因此,三人各自需要得力的护卫和保镖。这也符合古代战争的常理——主帅的职责是指挥全局,决策攻守,至于冲锋陷阵的事情,自然是交给勇猛的将军们去完成。刘备便创造了一项职务——牙门将军,后来曹魏和孙吴也相继设立了类似职务。《三国会要·职官三·杂号将军》中提到:“牙门,蜀赵云、魏延,魏吴亦有。”

“牙门将军”这个职务,是古代军队中的一项高阶职位,意指主公的最后一道防线。赵云作为刘备的牙门将军,虽然这个职位极具威信,但实际上赵云在入川前,已经不再担任这一职务,而是变成了荆州的保安司令兼内卫大总管。诸葛亮曾为刘备安排,赵云不仅要负责防卫工作,还要全权管理内政事务。在刘备眼中,赵云不仅是得力的护卫,还是一个深得信任的重臣。因此,赵云虽然不再是牙门将军,但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赵云的牙门将军一职后来由魏延接替,这一变化并非偶然。魏延是刘备的忠实支持者,不论刘备作出什么决定,魏延都会全力执行。这样的忠诚使得他成为了刘备理想中的“保镖”,而赵云则更多地专注于其他重要的军事任务。而当刘备选择不再让赵云继续担任牙门将军时,这个决定的背后有着深层的考量。首先,刘备在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后,如果再让赵云留在身边,显然是一种屈才。赵云如此精通战场,不应仅仅局限于守护主公,而应去参与更多的军事行动,去打击敌人,创造更多的功业。其次,赵云的个性较为直率和善于表达,这与刘备的私人生活方式有时会发生冲突,特别是在刘备去娶亲的时候,赵云的催促和过于严格的约束让刘备感到有些不便。

刘备在娶亲期间,享受到了短暂的宁静,然而赵云的一再催促却打破了这一平静。赵云的性格和工作方式,往往给刘备带来了一些压力,甚至影响了他与妻子的生活。在刘备进入川地后,赵云又一次站出来劝说刘备分割刘璋的财宝,这无疑打破了不少功臣们的发财梦想,刘备因此“食言而肥”。赵云虽然是刘备的得力助手,但他的直言不讳和过度干预,还是让刘备有些不快。

其实,作为保镖,赵云的责任就是无条件地保护主公,无论主公作出怎样的决策,保镖必须坚定支持。就像律师为当事人辩护一样,保镖需要有职业操守,忠诚不渝。而“牙门将军”和“牙门将”则是两个不同级别的职务。牙门将军的地位明显高于牙门将,甚至有可能麾下指挥多个牙门将。曹魏的王平曾担任过牙门将军一职,作为裨将军,王平在牙门将中也拥有一定的地位。

刘备更换赵云为魏延也合情合理,因为魏延的忠诚度极高,绝对会执行刘备的每一个命令。而赵云虽然忠诚,但有时却不会完全服从类似“极端”的指令,正如他不会去杀掉诸葛亮等忠臣。对于刘备来说,魏延在这一点上的态度更为符合他对保镖的要求。

在孙权的身边,周泰一直担任着重要的保镖角色,忠诚且勇猛,能够为孙权挺身而出。周泰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在面对敌军的挑战时,他往往能够保护孙权周全,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孙权能够选择周泰作为自己的保镖,的确是一个明智的决策。相比之下,曹操的保镖许褚虽然勇猛,但其忠诚和作风时常受到质疑。曹操曾三次面临生死危机,其中两次是夏侯惇和曹洪救了他,而许褚则未能及时出手。

许褚在曹操面临生命危险时的表现,并不算令人满意。尤其在曹操被马超追赶时,许褚完全没有挺身而出。若不是其他将领的及时出手,曹操恐怕早已被马超所斩。虽然许褚在战斗中有过英勇的表现,但他的忠诚度和职责感,远不能与典韦相提并论。如果典韦还在,许褚肯定不会是曹操最依赖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