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9年,200名俄军刺刀出鞘,子弹上膛,正面硬刚7000名美英联军,寸步不让

1999年,200名俄军刺刀出鞘,子弹上膛,正面硬刚7000名美英联军,寸步不让!

听到消息的美军高层气得跳脚,喊着要开火!

俄军一拉枪栓:你动一下试试?

这事还得从一个关键人物说起。

弗拉基米尔·普京,那时候他刚在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当秘书,负责国家安全协调。

他1952年出生在列宁格勒,大学读的是法律,毕业后直接进了克格勃,在东德干了好几年情报工作,直到柏林墙倒塌才回国。

后来他在圣彼得堡开始从政,当上了副市长,1998年掌管联邦安全局,1999年3月又升到安全委员会秘书的位置上。

在机场事件中,他从莫斯科远程指挥,推动俄罗斯军队行动,目的是维持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鲍里斯·叶利钦是俄罗斯总统,1991年上台,带领国家度过苏联解体后的混乱局面,但他面对经济崩溃和车臣战争,国家实力大不如前。

他批准了部队部署到普里什蒂纳,试图对抗北约主导,但身体状况让他没法亲自插手太多。

韦斯利·克拉克是美国陆军将军,1944年出生,担任北约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指挥了78天对南联盟的轰炸。

在这次事件中,他从总部下令用直升机夺取机场,甚至指示部队阻止俄罗斯人,通过无线电直接压英国和法国部队行动。

迈克·杰克逊是英国陆军中将,同样出生于1944年,1963年入伍,经历过北爱尔兰和波斯尼亚的任务。

他指挥KFOR部队,6月12日乘直升机到普里什蒂纳,开完新闻发布会后和俄罗斯指挥官见面,缓和了部分紧张局势,还拒绝上级命令,避免冲突升级。

詹姆斯·布朗特是英国陆军上尉,1974年出生,负责侦察单位,6月12日带领装甲车推进,当接到攻击俄罗斯部队的指令时,他向上级报告质疑,没有贸然行动。

维克托·扎瓦津是俄罗斯中将,指挥机场部队,早年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当过军事武官,6月12日带队抵达,协调防御并和北约军官谈判,守住战略点位。

这些人背景不同,却都卷入这场大国博弈,叶利钦和克拉克的强硬决定差点把事情搞砸,杰克逊和布朗特的谨慎才避免了更大的麻烦。

俄罗斯刚从苏联解体中恢复过来,国力不强,北约轰炸南联盟时他们只能旁观,这次行动是他们想重新证明自己的存在。

事件发生在1999年6月11日到13日。

俄罗斯从波黑调来大约250名部队,乘坐30辆装甲车,涂上KFOR标志,夜里出发,穿越塞尔维亚乡村,绕过北约检查点,行驶了500公里。

6月12日凌晨,他们先占了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封锁入口,架设阵地。

北约那边,挪威特种部队和英国特种空勤团先头部队随后到达,但俄罗斯人已经到位。

英国5空降旅和4装甲旅约7000人带着坦克包围机场,形成对峙。

克拉克从总部下达命令,让杰克逊隔离机场,甚至授权布朗特的侦察队制服俄罗斯部队。

杰克逊到现场后,和扎瓦津在航站楼谈判,双方交换信息。

克拉克坚持用武力驱离,杰克逊指出风险太大,可能引发全球战争,就指示部队包围但不开火。

俄罗斯部队调整位置,保持警戒,北约直升机试图降落,但被俄罗斯装甲车阻挡。

僵持几小时后,谈判继续,俄罗斯要求独立指挥和专属区域,北约拒绝,担心导致科索沃分裂成阿尔巴尼亚南部和塞尔维亚北部。

最终双方妥协,俄罗斯部队加入维和,但分散在科索沃各地,不单独成区。

北约施压邻国如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拒绝俄罗斯增援飞机过境,挡住更多部队。

俄罗斯原本计划派更多人,甚至把几个空军基地待命,但空域被控制,只能作罢。

这事儿暴露了北约内部的分歧,克拉克经常绕过海军上将詹姆斯·埃利斯,直接和杰克逊沟通。

俄罗斯通过这次行动,证明自己还有话语权,避免完全被边缘化。

北约虽然没丢面子,但也得调整策略,承认俄罗斯参与维和。

后续发展从6月13日开始,协议达成后,机场部分区域共享,俄罗斯守住一部分,融入KFOR框架。

这帮俄罗斯稳住了巴尔干的立足点,避免影响力彻底丧失。

事件还突显了北约指挥问题,引发内部审查。

俄罗斯增援被挡后,部队逐步撤离部分,但留在维和任务中。

普京借这事儿提升了声望,1999年12月叶利钦辞职,他接任代理总统,2000年正式当选,推动军事改革。

叶利钦因健康原因退隐,2007年去世。

克拉克2000年提前从北约职位退役,批评声不断,进入美国民主党政坛,2004年竞选总统提名失败,后搞商业和评论。

杰克逊2003年升任英国陆军总参谋长,2006年退役,继续做军事咨询和写回忆录。

布朗特2002年离开军队,转行音乐,成为知名歌手,出专辑全球演出。

扎瓦津继续在俄军服役,升到上将,2010年后进议会国防委员会,退休。

事件影响了科索沃局势,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俄罗斯不承认,地区紧张持续。

北约得重新评估对俄,俄罗斯证明自己还能一搏。

这事儿过去25年,东欧地缘博弈的影子没散,提醒大家大国较量随时可能升级。

俄罗斯从苏联解体后元气大伤,但这次行动是转折点,普京借势开启强硬外交时代。

北约暴露出协调问题,克拉克的激进被杰克逊的稳重平衡,避免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