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传染性强,无特效药......手足口病要来了!青岛市疾控中心提醒→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3日讯夏季温度升高、湿度加大,肠道病毒开始活跃起来,手足口病逐步进入高发期。每年的高发期,瑟瑟发抖的不仅是家长,还有托幼机构和学校的老师。23日,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也会升高,市民应提高警惕。

市疾控中心专家信雪苓介绍,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V)A组和B组,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71型所致,但随着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后,有效减少了EV71型相关手足口病的病例报告。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手足口病如何引起传播?信雪苓介绍,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甚至疱疹液都含有病毒。小朋友之间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桌椅、门把手等再经口摄入引起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如何判断得了手足口病?专家建议,可根据临床表现、高发季节和易感人群结合流行病学史来初步判断。手足口病起病急,以发热和手、足、臀部、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征。患儿易出现不愿进食或易流口水等症状。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北方主要出现夏秋流行,尤其是夏季。手足口病易感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一般发病前1到2周与手足口病患者有过接触。

信雪苓特别提醒,不是所有手足口病例都有典型皮疹,少数病例皮疹并不典型。少数患儿(多为3岁以下婴幼儿)会发展为重症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情进展迅速,可致死亡。因此,信雪苓提醒家长们一定注意观察,严重者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得了手足口病还能上幼儿园吗?信雪苓介绍,手足口病发病前几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程一般为7到10天,因此其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信雪苓建议患儿症状消失后一周再上学。

托幼机构如何防控手足口病?信雪苓建议,此类机构应每日晨检,测体温、检查孩子的手、口腔等,发现发热、出疹的幼儿,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此外,机构要做好班级因病缺课的登记与追踪,监测因病缺勤率;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时应及时报告。平时托幼机构的老师们应教育、指导儿童正确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经常通风;定期对玩具、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还要定期对教室、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擦拭消毒。托幼机构或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师生开展手卫生、清洁消毒等预防手足口病相关培训和演练。发生聚集性疫情时,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