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于府院”让矛盾“家门口”化解

本报记者田兆玉

在于家务回族乡,“于府院”就像群众的“主心骨”,哪里有解不开的矛盾,哪里就有它的身影。

依法调解化矛盾

一天,何某如往常一样骑电动车下班,行驶至某村环乡路时,被路中间堆放的杂草和树枝绊倒摔伤。经诊断,何某腰部损伤、臀部挫伤、尾骨骨折,初诊花费医药费、拍片费等约500元。何某要求杂草放置者张某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复查费等,总计6000元,张某不同意,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乡司法所、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以及乡、村调委会等多部门迅速联合介入调解。经过耐心劝解,张某认识到自身责任,态度有所缓和。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张某当场支付6000元赔偿款,并购置了慰问品,这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平台搭建破僵局

王某经招聘网结识韩某,并为其驾驶货车。在完成指定任务后,韩某要求王某再盯着卸一车货。因突遇下雨,物流园要求等待雨停后卸货,王某工作至晚上8点多,考虑到居住较远且次日早起困难,便电话告知韩某无法继续等待,随后将货车开回韩某家,此举导致韩某开除王某。王某向韩某确认剩余2400元工钱时,韩某表示王某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违章,要处理完车辆违章及罚款后再核算工钱,双方僵持不下。

经过调解员耐心沟通,双方就工钱金额和违章处理初步达成一致,韩某先去验车,次日双方前来补签协议、交接材料。最终,王某顺利拿到工钱,韩某也按时完成车辆年检。至此,这起纠纷得到圆满解决,调解员还为王某推荐了找工作的官方部门和网址。

多轮调解终圆满

陈某于2025年3月找到刘某为自家装修,双方口头约定并达成交易。刘某提供一份装修合同,陈某发现合同项目繁杂便未签字。此后,陈某前往装修现场,却发现刘某未经同意擅自将装修材料运至家中,准备开工,当即要求刘某停止施工,其他未同意项目也一并停止,并退还装修款。刘某表示窗户已制作,并把剩余的装修材料留在陈某家,拒绝退款。

调解员采用“背靠背”沟通方式,分别倾听双方诉求,安抚情绪。经过多轮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刘某当场退还部分装修款,承诺运走剩余装修材料和工具。

矛盾“家门口”化解

作为院落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于府院”联合公检法、司法所、律所、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村、居委会等多方力量,用法律护航、用情理暖心,让一起起纠纷在“家门口”圆满化解。未来,于家务回族乡将不断优化一站式矛盾解纷平台,以法理为基、情理为桥,推动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