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问题,唐朝整不明白,元朝整不明白,明朝也整不明白,但清朝整明白了。这不是靠军队把人都打服,而是靠一个六十多岁的皇帝,用一套天衣无缝的政治定调,让这个千年乱局就此归于平稳。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康熙。 1268 年的春天,忽必烈派去的官员抵达日喀则,手里拿着清查户口的文书。 这是西藏第一次被纳入中原王朝的户籍体系,可蒙古兵适应不了高原气候,不到十年,派驻的官员就成了只收税不理事的摆设。 萨迦派喇嘛拿着朝廷给的印信,照样和噶举派在雅鲁藏布江边火并,中央的文书要等半年才能有回音。 明朝永乐年间,八大法王在拉萨互相攻讦,都说自己是 “真活佛”。 朝廷派去调解的使者,在青海湖边被藏北部落拦住,连布达拉宫的影子都没见到。 朱元璋在河州设的茶马司,本想靠茶叶控制藏马交易,结果藏南的茶园被抢,茶马官只能对着雪山叹气。 唐朝的和亲更像一场短暂的温情。 文成公主带的佛经还没译完,吐蕃骑兵就冲进了长安,金城公主的嫁妆成了战利品。 和亲的丝绸缠不住高原的铁骑,打打停停两百年,谁也没真正走进谁的体系。 转折点出现在 1717 年的冬天。 准噶尔的策妄阿拉布坦带着骑兵翻过昆仑山,杀了拉藏汗,把达赖的灵塔烧了。 更让康熙震怒的是,达赖已经圆寂九年,西藏贵族居然瞒着不报。 六十多岁的康熙在畅春园咳得厉害,却盯着地图说:“西藏是串起蒙古、青海、新疆的绳结,松不得。” 1720 年,清军分三路进藏。 和以往不同,大军开进拉萨前,先把七世达赖从塔尔寺接到西宁,捧着金册举行了坐床典礼。 藏民跪在路边给新达赖磕头时,准噶尔残兵知道自己成了外人,连夜往西逃。 驻藏大臣僧格和马喇到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户口。 贵族们藏了三千多隐户,全被划归朝廷直辖的庄园,从此西藏的人口册子上,第一次有了中央认可的数字。 四川巡抚年羹尧奉命修的五十座驿站,从打箭炉一直连到拉萨,每站驻着五十名兵。 藏军的粮饷改由陕甘总督发放,军官调兵得拿驻藏大臣的令箭。 1722 年春天,有贵族私藏准噶尔送来的佛像,驻藏大臣直接派兵抄了家。 这事在拉萨传了半年,再没人敢私下勾连外敌。 康熙去世前三个月,驻藏大臣的奏折里写着,西藏交了两千两税银。 这笔钱后来铸成银佛,底座刻着 “大清国康熙年供”,摆在布达拉宫。 乾隆朝的金瓶掣签,其实是把康熙定的规矩细化了。 就像治理蒙古用盟旗制拆分部落,西藏的驻藏大臣和达赖册封制度,让中央的影响力扎进了高原的土壤。 从忽必烈的户籍清查,到康熙的驿站网络,西藏与中央的联系,终于从断断续续的线条,变成了扯不断的绳。 康熙治藏这事儿,关键在于他没走老路子,以前朝代要么打要么哄,结果都是表面功夫。 他厉害就厉害在,把宗教权和行政权捏到一块儿,让达赖有面子,驻藏大臣有实权,还修驿站、清户口,把治理落到实处。 说到底,边疆不是靠喊口号就能稳住的,得懂当地的脉。康熙没把西藏当外人,而是用人家能接受的方式,把中央的根扎进去了。 后来的制度能延续,也证明这法子确实管用,这才是真本事。 那么你们认为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夏日旅行攻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