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三国志》上有一则令人深思的故事,细细品味之后,似乎更能感受到其中的复杂与微妙:

《三国志》上有一则令人深思的故事,细细品味之后,似乎更能感受到其中的复杂与微妙: 西晋建立后不久,晋武帝司马炎某日忽然提起已故多年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此时,一旁的给事中樊建见状,立刻毫不犹豫地开始对诸葛亮赞不绝口,言辞中充满了对这位智慧与忠诚并存的伟人无尽的敬仰。听着樊建的夸赞,司马炎也陷入了回忆,他遥想当年诸葛亮的风采,不禁感慨道:“若我得此人辅佐,岂会如此劳累?” 作为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竟然对曾经的敌对势力——蜀汉的诸葛亮,产生了如此深切的渴望,希望能有像他那样的杰出人物来辅佐自己。这种情感是何等复杂,甚至可以说,司马炎也算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 对诸葛亮子孙的厚赏与关怀 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是一个典型的阴谋家,他一生擅长权谋,视情谊和信誉如粪土。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亲自北征辽东,进行大规模屠杀,公孙家族和当地百姓遭到残忍屠戮,铸就了血腥的“京观”。他曾背弃与蒋济的友情,誓言对曹爽及其亲族不留情面,最终将曹爽及其三代亲属诛杀,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司马懿的亲弟弟司马师,虽然历史中鲜有出场,但他所做的事无一不是恶行。他毒死了妻子夏侯徽,甚至亲手杀害了自己的亲舅哥兼好友夏侯玄的三代。司马师的父亲,也就是司马昭,所作所为更为恶劣。他不仅处决了许多名士,如嵇康,还冤杀了许多无辜,如名将邓艾,而最令人愤慨的,莫过于司马昭在公开场合,直接命令爪牙将魏皇帝曹髦杀害。这一举动,甚至连曹操和司马懿等恶名昭彰的人物都未曾敢为之,实在是极其丧心病狂。 由于这些不堪的历史,司马炎的后代在听到关于这一段不光彩往事时,也常常感到惧怕,甚至曾有人在回忆时惊恐地说出“晋祚不久已”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语。即便如此,司马炎虽然并非圣贤,但作为帝王,他显然不希望自己的权力来源于这样的暴虐臣子。如果他依然选择那些品行恶劣的顾问和辅佐,岂不是要将自己的帝国带向深渊? 司马炎在出生时,诸葛亮已经去世多年,虽然未曾见过诸葛亮的容貌,但他早已通过耳濡目染,了解了这位蜀汉丞相的非凡才华与深厚德行。尤其是他曾听说过“死诸葛吓活司马”的故事,那时年幼的司马炎一定好奇,这位连自己祖父都感到惧怕的人,到底是怎样一位人物。再加上,蜀地民众对诸葛亮的怀念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诸葛亮的德政、战功、发明等事迹几乎成为了人人传颂的佳话。 尤其是在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后,蜀地百姓口中的诸葛亮,更是展现了他对百姓的深情与善政。可以想象,司马炎在听到这些口碑时,心中定然充满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向往。这一切无疑让他深刻意识到,诸葛亮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智慧和才华,更是一种深远的政治理想和道德风范。 诸葛亮的崇高地位与蜀地的怀念 诸葛亮的德政在蜀地百姓心中几乎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直至今日,四川一带依然流传着白布缠头的习俗,这是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而保留下来的传统。更为重要的是,蜀地的百姓,无论是贫苦百姓,还是那些曾与刘备及蜀汉势力对立的益州派顽固分子,提起诸葛亮时,往往也是满怀崇敬之情。 就连那些在历史上名声极差的投降派头子,像是谯周,年轻时也曾及时赶到五丈原吊丧,这其中蕴含的敬意与钦佩无疑表明,诸葛亮在蜀地人民心中的影响力之深远。 当时刚刚继位的司马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自然需要安抚那些归顺晋军的蜀汉官员与百姓。为了获取他们的信任,司马炎显然需要借助诸葛亮的崇高声望,多加推崇与赞扬。毕竟,谁不希望能拥有像刘备一样,身边有一个忠诚、智慧、才情兼备的辅佐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