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三剑客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终于再度聚集一堂。那时,卢汉在云南发起起义,云南的保密局站长沈醉与另外四名少将特务被一网打尽,被俘的这五名特务,最终从昆明的陆军监狱被转送至重庆的白公馆进行“改造学习”。 白公馆,原本是四川军阀白驹在郊外的别墅,经过时任军统局总务处长沈醉的设计与施工改造,转变成了一个禁闭的地方。而负责管理此监狱的是保密局重庆公产管理组组长周养浩(后来晋升为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兼督察主任),而负责抓捕与押送囚犯的,则是原军统行动处副处长、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沈醉、徐远举、周养浩再次来到白公馆,却发现一切都变了样,原本一手掌控生死的三名恶人,如今沦为囚徒。这样的巨大反差,让早早到达的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湘鄂边区绥靖司令、第十四兵团司令宋希濂忍不住笑了出来:“一个睡了两天,一个哭了两天,平时能耐可大着呢,现在就剩下哭了!” 哭了两天的是谁?睡了两天的又是谁?这些问题,电视剧《特赦1959》和沈醉的回忆录里都给出了答案。 沈醉在回忆录中带着苦笑提到:“没想到,曾经我亲手策划并购置的地方,如今变成了我们三人和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川湘鄂边区绥靖主任宋希濂、兵团司令钟彬等的囚笼。第一次听到成千上万群众在附近烈士陵墓祭扫时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口号声时,站在这里的我们三个恶人,顿时脸色惨白,缩成一团,靠在地铺的墙角。徐远举不停地用袖子擦拭着眼角不知不觉流出的汗水。”这段回忆,和电视剧里的场景基本一致,只不过电视剧中,军统三剑客是先到白公馆,而宋希濂则是后来到的。在真实历史里,沈醉无需特别介绍,徐远举和周养浩也得向宋希濂敬礼。毕竟在戴笠坠机后,军统改为保密局,特务的地位一落千丈,而宋希濂作为蒋介石直接控制西南的军政一把手,眼中根本不放在军统三剑客的眼里。 因此,电视剧里有一幕很搞笑,宋希濂用蔑视的眼光扫视着躲在墙角的徐远举与周养浩,面对沈醉,他还露出嘲笑:“一个睡了两天,一个哭了两天……” 沈醉试图为“军统三剑客”挽回一点颜面,他指着徐远举和周养浩,大言不惭地对宋希濂说道:“那一位,当时可是负责管理监狱的,他那时掌管着所有囚犯的生死,刑讯手段可是非常高明的;那一位,别看他现在这样,也是军统里有名的能人。” 宋希濂听后,冷冷一笑:“现在就剩下哭了!” 沈醉的话,透露了两个关键信息:第一,在白公馆乃至整个军统(保密局),惯用酷刑的是徐远举;第二,周养浩虽然哭了两天,但他同样是作恶多端的罪犯,毫不逊色。 徐远举似乎已心灰意冷,周养浩则忧心忡忡。沈醉回忆录中有一段记载,徐远举总是担心自己活不成,整天昏昏欲睡:“他和我在白公馆楼上走廊里散步时,经常指着解放前军统屠杀革命烈士的那片山沟说:‘你我未来也将倒在那里,死无葬身之地。’”沈醉亲眼见过徐远举对地下党的酷刑:“我知道他又要施展他那套最野蛮的审讯方法了,先是剥光衣物羞辱,然后用针刺女人的胸部,再用藤条抽打最痛最敏感的部位。”除了江姐,徐远举还犯下了其他令人发指的罪行。 沈醉还提到,1949年11月27日上午,徐远举在二处处长室召集下属,指示渣滓洞和白公馆看守所的所长立即行动,残忍地杀害了关押的三百多名囚犯,并烧毁了渣滓洞看守所。接下来的两天,徐远举、廖宗泽、杜长城指挥特务炸毁重庆江北的刘家台兵工厂,造成了上百名工人死伤,附近居民死伤过千。 徐远举无恶不作,而周养浩也不逊色,只是他更加狡猾。在哭了两天后,周养浩开始谋划如何推卸责任并逃避惩罚。沈醉回忆道:“周养浩学法律,交代问题时字斟句酌,能推卸责任的尽量推。他在担任保防处长时,指使下属杀害了几十名被关押人员,甚至在担任军统局息烽监狱主任时,亲自参与了上百名革命烈士的死。”他巧妙地以“奉命行事”为借口,试图逃脱罪责。 在杀害杨虎城将军的过程中,周养浩展现了他的阴险狡诈:“他到贵阳后,谎称蒋介石已到重庆,要求杨将军前来见面。杨屡次受骗,这次也不敢再相信,结果被周养浩欺骗,说这次有机会。”周养浩的恶行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发指,光是枪毙他一百次都不为过,然而他却能在白公馆里“睡了两天”,真是太便宜他了。 那么,军统三剑客中,徐远举睡了两天,周养浩哭了两天,沈醉到底在做什么呢?他在白公馆里,时常四处寻找聊天的对象,时不时地观摩宋希濂与钟彬下象棋。除了这些,沈醉的内心世界也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周养浩在特赦后露出真面目去找老蒋时,被小蒋拒之门外,而沈醉的演技也非凡。他在签署起义通电后,暗地里与李弥、余程万等人结拜,筹划逃脱并反攻昆明。若非沈醉的拦阻,李弥本可能因跳楼摔死,昆明也可能在炮火中付出惨重代价。沈醉的算盘打得颇为巧妙:“无论战事结果如何,我都能在这个‘保险箱’里待着,坐观战争风云。”然而,他的计划最终破灭,让他愤懑不已,心里充满了对老蒋和戴笠的愧疚。 沈醉的回忆录中,他承认亲自抓捕和杀害了大量地下党成员,这也解释了他为何至今依旧保留着那张特赦证明,而拒绝起义证明。正如他所说:“我作恶太多,无法面对自己。”然而,聪明的读者或许能从沈醉的字里行间,读出更多的东西,看到他对戴笠的深情与忠诚,而沈醉最深的遗憾,或许正是没有为蒋家王朝殉葬,而是参与了这场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