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8年,138师师长下令剥光132头日寇的衣服,然后全部砍头,用禽兽的血祭奠

1938年,138师师长下令剥光132头日寇的衣服,然后全部砍头,用禽兽的血祭奠南京遇难同胞,当日军指挥官赶到后,都不禁颤抖的说:“从没见过这么狠的中国军队。”这位铁血将军,便是抗日名将,桂系狠人莫德宏。 (参考资料:德重恩弘的抗日英雄莫德宏.抗日战争纪念网) 1938年9月,合肥西郊的田野被秋日的余晖染成一片暗金。空气里弥漫着硝烟和泥土的腥味,远处野狗的低吠断续传来,像在预告一场风暴。138师的士兵们刚从一场伏击战中撤下来,战壕里满是弹壳和凝固的血迹。师长莫德宏站在一棵歪脖柳树下,军帽下的眼神冷得像刀锋,盯着地上一具具日军尸体。他接到报告:这股敌人,半年前曾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 “南京……”这个名字像一记重锤,砸在每个士兵心头。莫德宏咬紧牙关,拳头攥得指节发白。他低声吐出几个字:“一个不留。” 这场血腥的复仇,究竟因何而起?莫德宏为何下令将132名日军俘虏尽数斩首?而这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莫德宏不是生来就狠。他1893年出生在广西苍梧一个破败的农家,父亲早逝,母亲靠卖菜养活他和姐姐。少年时的他瘦小,常被村里孩子欺负,却学会了用拳头护住尊严。姐姐嫁人后,家里稍有转机,他才得以进私塾读书。塾师见他聪慧,免了学费,还预言他“必成大器”。但命运多舛,族人排挤让他早早离乡,1917年投身军旅,从广西军阀黄绍竑的自治军排长干起。 广西土匪横行,官兵剿匪常被内应通风报信。莫德宏初露锋芒,带兵清剿龙潭峡土匪时,先将地主和地痞捆绑,警告他们若敢泄密就“脑袋搬家”。没了眼线的土匪被一网打尽,他因此晋升连长,崭露头角。1925年,他随军讨伐军阀沈鸿英,又在北伐战争中被李宗仁赏识,逐步成为桂系猛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莫德宏率部北上,加入汤恩伯的31集团军,担任138师师长。 他的部队多是广西子弟兵,个个骁勇善战,却也饱受日军精锐的碾压。南京沦陷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在江苏海州布防。30万同胞的惨死、秦淮河的血水、孕妇被剖腹的惨状,像烙铁一样烫在他的记忆里。从那时起,他对日军的“优待”变成了彻骨的仇恨。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如火如荼。日军板垣和矶谷两个甲种师团,装备精良,火力凶猛,誓要攻下徐州咽喉。莫德宏的138师奉命守卫外围,面对的却是日军山炮的狂轰滥炸。战壕里,士兵的断肢残臂被炸得四散,血水混着泥土流成小溪。 莫德宏蹲在弹坑里,军装被汗水和尘土糊成一片。他知道,硬守只能全军覆没。他召集连长们,目光如炬:“日本人想让我们当靶子,咱们偏要咬他们一口!”他当机立断,将部队一分为三:一队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另两队埋伏在芦苇荡和村庄侧翼,形成口袋阵。 夜色如墨,日军第58联队第三大队追击“溃逃”的中国兵,气势汹汹地冲进包围圈。突然,冲锋号刺破夜空,广西兵从两侧杀出,大刀挥舞,枪声如雷。日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步枪和刺刀在近身肉搏中毫无还手之力。两个小时的激战,数百日军倒下,残兵四散逃窜。 莫德宏没有停歇。他料定日军会反扑,立即命部队抢占高地,设下第二道埋伏。果不其然,当晚日军残部卷土重来,却一头撞进早已布好的火力网。枪声、喊杀声、哀嚎声交织成一片,战场成了修罗场。最终,132名日军逃进合肥西郊一座破旧寺庙,企图负隅顽抗。 寺庙周围,138师的士兵围得水泄不通。月光下,庙门紧闭,偶有炮弹从里面飞出,却软弱无力。莫德宏站在前沿,军靴踩在泥泞里,目光冷峻。日军弹尽粮绝,终于举起白旗,132个士兵灰头土脸地走出,双手高举,嘴里喊着“投降”。 一个日军翻译结结巴巴地说:“日内瓦公约……饶命……”莫德宏猛地一脚踹翻他,怒吼:“南京30万冤魂求饶时,你们讲过公约吗?”他下令审问这些俘虏,结果令人发指:这群日军隶属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部队,屠戮平民、奸杀妇女、焚烧房屋,罪行桩桩血腥。 莫德宏的眼神像烧红的铁。他想起了南京城破时,江边堆积如山的尸体;想起了战友倒在血泊中的不甘;想起了乡亲们家破人亡的哭声。“这些畜生不配活着!”他一字一顿地下令:“扒光衣服,全部处决!” 几天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面对满地无头尸体,指挥官双腿发软,喃喃道:“从未见过如此狠的中国军队……”这一幕震慑了敌军,也让莫德宏的名字在日军中成了噩梦。莫德宏的狠辣引发争议。有人称他“屠夫将军”,指责他杀戮俘虏,违背国际惯例;有人却视他为英雄,认为他用铁血手段为南京冤魂复仇,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 莫德宏的血祭不是孤立事件。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屠杀30万中国军民,犯下滔天罪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后判处25名甲级战犯有罪。中央档案馆保存的45名日本战犯自供笔录,详尽记录了他们的暴行,铁证如山。莫德宏的复仇,是那个时代中国人对侵略者怒火的缩影。 1938年的合肥西郊,那片血染的空地,不仅是莫德宏的战场,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