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罕见地以强硬措辞公开表态,称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毒瘤”,而美国则是这一毒瘤的“共犯”。他强调,伊朗虽不主动寻求战争,但若遭挑衅,其回应将是“坚定且具有毁灭性”的。哈梅内伊同时表示,在接下来的对抗中,伊朗绝不会做出任何妥协。 这番言论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伊朗战略立场的重大转折。长期以来,德黑兰方面虽始终敌视以色列,但在实际外交操作中,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彻底与美国撕破脸。然而如今,伊朗不仅口头强硬,甚至已正式向上海合作组织提出援助请求,这被视为其首次明确寻求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 若伊朗此次申请获得回应,不仅意味着其对中俄等上合成员的信任,也象征着其在外交战略上的一次全面转向——从原先的“维持缓冲”到如今的“正面对抗”。这也说明,伊朗对以色列及其背后盟友的态度已经从防守转为激进,认为任何继续妥协都无异于“政治自杀”。 正如一些评论指出的那样,伊朗这次“想通了”可能不是情绪化的宣泄,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定调——在面对来自以色列频繁军事袭击、美国持续制裁打压的双重压力下,德黑兰正在摆脱观望状态,主动调整方向,以图自保乃至反制。未来事态将如何演变,值得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