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年,曹丕判处曹洪死刑,还吞了他的家财。卞太后大怒:“曹洪是你叔,当年要不是他救了你父亲,你能有今天?就因为他不借给你钱,你就要置他于死地……” 主要信源:(中国知网——曹洪免官削爵案;正观新闻——宋杰:三国“第一夫人”——曹操之妻卞氏) 曹洪在魏文帝黄初七年正月突然被逮捕下狱定了死罪。 这位曹魏开国元勋犯下的大罪是他门客仗势欺人触犯了律法。 朝中大臣们集体求情毫无用处,卞太后不得不亲自出面教训皇帝儿子:“当年在梁地沛国一带打仗,要不是子廉护着我们全家,你爹的命早没了!” 卞太后转头又给皇后郭氏撂狠话:“曹洪今天死,明天你这皇后也别当了!” 郭皇后被逼得天天在曹丕面前哭诉求情,皇帝这才勉强收回处斩命令,但罢免了曹洪所有官职爵位,直接贬为草民。 京城上下都为这事暗自摇头,谁不说皇帝做事太绝情。 直到曹丕死后新君登基,明帝曹睿才重新启用这位功臣叔祖当卫将军。 人们始终没想明白,曹洪跟着曹操起兵时救过太祖性命,带兵打仗屡建战功,这回不过受门客牵累,曹丕为何非要弄死亲叔叔。 史书写得很直白,为了一百匹绢布的旧怨。 当年曹丕在当太子时找曹洪借绢,被这个守财奴断然拒绝,从此埋下祸根。 门客犯案的消息传到皇宫,皇帝立即借题发挥要把老账新账一起算。 事情自然没那么简单。 堂堂东宫太子何至于为百匹绢布记仇十几年。 要知道当时赏赐功臣动辄上千匹,曹丕太子府里养着“四友”这般显赫门客,哪家不能借他钱周转。 他专程找曹洪借钱,分明是要这位叔父表明政治立场。 曹操晚年两个儿子夺嫡,曹洪表面作壁上观,实际暗地里偏帮曹植。 他的漂亮女儿嫁给了曹植谋主荀彧的儿子,两家结成儿女亲家。 荀彧长子荀恽铁了心支持曹植,公然和曹丕亲信夏侯尚作对。 等曹丕夺位成功坐上太子位,这位叔叔仍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有次从汉中战场回来,曹洪大摇大摆给太子写信说“前些日子打败敌军太兴奋,战报写得夸张了”。 他炫耀自己反复翻看太子回信,当笑话读得津津有味。 明明能找大才子陈琳代笔,却偏要以“老夫”自居调侃储君:“老夫随便写几句逗你开开心”。 这封信后来被当成名文收录在《文选》里,字里行间全是长辈对晚辈的居高临下,根本不把未来皇帝放在眼里。 曹洪的骄横作派在建安年间就人尽皆知。 曹操整顿军纪时抓了“军中豪右”的典型。 一个是他生死兄弟刘勋,另一个就是自家堂弟曹洪。 两人门客横行不法鱼肉百姓,被官兵拿住罪证却天差地别:刘勋的脑袋被曹操亲自砍下挂城门,曹洪照样当他的富贵将军。 等龙椅上换了曹丕,这份特权立刻打了对折。 黄初七年皇帝病得眼看出殡,眼看年幼的儿子要继位,正愁没机会收拾这帮前朝老臣。 曹洪家丁犯事的消息传来,御前会议立刻变成三堂会审,诏书上朱砂写的分明是“杀一儆百”。 皇帝的五根手指算得门儿清:曹洪在军中的威望仅次于夏侯惇,当年救曹操的功劳碑立在太庙里。 虽说如今年过六旬未必真有反心,可万一对年幼新君指手画脚怎么办。 更别说他和曹植那帮人心心念念的旧情谊。 既然亲妈搬出当年老黄历求情,曹丕借着台阶免了死罪,撤职夺爵却毫不手软。 正月把人扒成白身,四月就把曹洪名字从功臣名单里剔除干净。 戏剧的是曹丕死后不到三个月,新登基的曹睿火速起用这位老将。 小皇帝把四个辅政大臣当成木偶摆件,偏要重用被先帝整过的叔祖当卫将军,明摆着给朝野立规矩,现在当家作主的是朕! 曹洪晚景倒添了几分体面,重获骠骑将军头衔,死后配享曹操庙庭,碑文刻着“恭侯”美谥。 只是翻来案卷细琢磨,当年朝臣百姓都骂曹丕心胸狭窄,却少见指责曹洪放纵门客作恶欺行霸市。 这段魏国初年的公案真相终究淹没在层层权谋里,剩下市井小民茶馆闲谈时,免不得指着账本嘟囔句。 一百匹绢买条命,当皇帝的算盘打得比商人还精。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