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杜杰泸州观察郭荞璐
继7月16日8时42分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后,7月17日8时54分,泸州气象台再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江阳区、龙马潭区辖区内各镇(街)今天下午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持续高温中,泸州市民们纷纷调侃“里约热内‘泸’果然名不虚传”。面对盛夏热浪席卷,泸州没有坐以待“晒”,而是拿出多种方式找清凉。记者了解到,目前,泸州280个纳凉点位已全部面向市民开放。这些纳凉点位分布广泛,覆盖了主城区的防空洞、工会驿站、城市书房、公园、图书馆、文化站、营业厅、商场酒店等场所。所有纳凉点位均配备了便民基础设施,部分纳凉点位还提供充电口、WiFi、空调、微波炉等。
当天,记者在泸州广场防空洞里体验到了一波温差:相较于室外36℃高温,洞里的温度在22℃—26℃之间。此外,洞里还放置了凳子,供市民乘坐纳凉。“每年夏季,防空洞都会进行便民设施设备安装调试、卫生清扫,确保防空洞以最佳状态迎接纳凉市民。”泸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为保障外卖配送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在高温期间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身心健康,泸州各相关单位业纷纷落实安全防暑措施,具体包括针对外卖配送员,每单都有额外的天气奖励补助;针对建筑工人,泸州采取“做两头、歇中间”或轮换作业的方法,设置分梯度施工作业时间,按照高温天气户外作业时间规定调整全市212个在建项目施工时间,涉及户外工作人员1万人次,并在各在建项目已搭设遮阳棚300余处,配备风扇及冷风机700余台以及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常用防暑药品;针对环卫工人,泸州落实“做两头、歇中间”作业模式,将清扫保洁一线作业时间调整为早上和傍晚,同时按照“机械为主、人工为辅”“人歇车不歇”的模式,通过外租、借用、采购等多种方式扩充机械清扫力量,减少环卫工人高温户外作业工作量。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各类机械车辆600余辆。
此外,今年泸州新增环卫驿站120处,对108处原有驿站进行更新维护,完善了桌椅、电扇、空调、微波炉、饮水机等基础生活设施,同时配备急救包、防暑降温等应急物资,落实专人对应急物质开展检查和补齐。高温期间,除发放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绿豆等常规防暑物资外,还新增了小电扇、冰袖、帽子、夏季标志服等物品,同时持续为环卫工人供应矿泉水、西瓜等降温食品。
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8月1日起,泸州市已将高温津贴标准上调为每人每天13至2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