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自知活不了多久了,想起曾被自己诛杀的曹爽党羽五千余口,临死前,他给儿孙留下了两个无比清醒的遗嘱:尽心辅佐主公平定九州,司马家后人一律不准上坟! 司马懿,权谋的老手,三国里谁不知道他那颗算无遗策的脑子?可到了生命尽头,他躺在病榻上,脑子里却闪过曹爽那五千多条人命的血腥画面。这位老狐狸临死前留了俩遗嘱:一是让儿孙尽心辅佐主公平定九州,二是司马家后人一律不准上坟! 司马懿,179年出生在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焦作温县),家里世代当官,算得上士族出身。他爹司马防做过京兆尹,地位不低。司马懿从小就聪明得不行,读遍儒家经典,懂得治国理政。南阳太守杨俊夸他是“非常之子”,尚书崔琰也说他比他哥强。可他年轻时不急着当官,建安六年(201年)被举荐为计掾,他嫌曹操势大,装病推辞。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硬逼他出山,他才当了文学掾,开始混曹魏官场。 司马懿在曹魏混了四代皇帝,眼光毒,手段稳。他帮曹操打张鲁,建议趁势收拾刘备,可惜没被采纳。后来辅佐曹丕,提了不少治国点子,曹丕称帝后封他河津亭侯,管军队政务,地位蹭蹭涨。曹丕死后,他又帮魏明帝曹叡扛住诸葛亮的北伐,好几次把蜀军打得没脾气。到了景初三年(239年),曹叡死了,八岁的曹芳上位,他跟曹爽一块儿辅政。可曹爽不爽他,弄了个太傅的虚职把他架空。司马懿呢?装病,躲起来,暗地里憋大招。 正始十年(249年),机会来了。曹爽陪小皇帝曹芳去祭陵,司马懿瞅准空子,关上洛阳城门,带兵接管一切。他搞了份太后诏书,数落曹爽的罪名,逼他交权。曹爽傻乎乎信了,投降,结果被司马懿砍了头,连带三族五千多人一块儿完蛋,洛阳血流成河。从这以后,司马懿成了曹魏的实权人物,直到251年病死。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得不行了,躺在洛阳的床上,想起高平陵之变那五千多条人命,心里估计也不好受。他杀了那么多人,树敌不少,仇恨攒了一堆。临死前,他叫来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留了俩遗嘱。 遗嘱一:尽心辅佐主公平定九州。他说,儿孙得好好帮皇帝,把天下收拾太平。这话听着正派,可实际上,他明白司马家刚掌权,根基不稳,得靠稳住朝政保住地位。这是他半辈子玩权谋的经验教训,也是给家族指条活路。 遗嘱二:司马家后人一律不准上坟。第二个更狠,他定下墓地选在首阳山,要求不封土、不种树、不立碑、不放陪葬品,藏得一点痕迹没有,还不准子孙和官员去祭拜。这啥意思?他自己就干过趁人祭陵搞政变的事儿,怕后人也被这么坑一把。再加上他杀的人太多,怕仇家掘坟报复。藏墓,既是防着外人,也是防着自己人乱来。 这俩遗嘱,一个保权力,一个保命根,清醒得让人发寒。《晋书·宣帝纪》里也提了这事儿,可见他真是算计到骨子里了。 司马懿251年9月7日死了,73岁,葬在首阳山。他儿子司马师接班,压住王凌叛乱,可惜255年病死。司马昭接着干,263年灭了蜀汉,铺路统一。他265年死了,儿子司马炎266年逼魏帝曹奂退位,建了晋朝,追封司马懿为宣皇帝。可惜好景不长,291年到306年,八王之乱把司马家搞得内讧不断,国力废了。《晋书·卷五十九》里写得清楚,这乱子埋下大祸根。 接着,五胡乱华(304-316年)来了,匈奴、羯、羌、氐、鲜卑趁虚而入,洛阳丢了,长安没了,西晋完蛋。司马家跑南方建东晋,可中原早乱成一锅粥。司马懿藏墓是没被挖,可家族还是没躲过内斗外患的劫。《晋书·载记》里这历史翻来覆去,都是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