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丢手表女游客隐私权应被尊重# 丢了一块儿童手表,该不该去找?找到了,为何又引发争议呢?这得从儿童丢手表这件事说起。 据澎湃新闻报道: 7月1日下午,来自深圳的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车上孩子把儿童手表装入干净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下车时不小心遗忘了。出站后,卢女士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由于儿童手表有定位功能,经查询,手表定位仍显示在大同南站,卢女士推测手表已被当作垃圾处理。 7日上午,卢女士拨打12345热线向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求助。随后两名环卫工人花了4小时徒手在8吨垃圾中找到手表。当晚,手表被送还到卢女士手中。 整个事件本就这么简单,一方丢手表,一方热心帮忙找回。 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找回,有些好事者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于是就有了《从绝望到惊喜!大同城管在8吨垃圾中“挖”出游客希望》这篇文章问世,文章是城管部门的公众号发出来的。 是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做形象宣传。不久这篇文章被媒体转载,很快就上了热搜,引发舆论热议。 要是一个农村孩子的儿童手表丢了又找回,或许就没什么事了,可偏偏丢手表的人是从深圳来的,而且还有人说这位家长是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的干部,于是就有了“特权魅影”的说法。就因为这事,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还专门澄清,说她不是该院干部。 一个普通人的儿童手表丢了会这么上心,很多人都不信,于是网上的争议越来越大。 在我看来,有关部门为何会如此大费周章地去找呢?关键在于卢女士拨打了12345热线电话,这是一个投诉电话,照理说,卢女士根本不该拨打这个电话。 接到这样的电话,大同市城市管理局不得不重视,他们想要打造一个城管版的“游客至上”故事,这样的故事,每个城市都需要,形象好了,城市可能就火了,游客自然就多了。 于是就有了“两名环卫工人花费4小时翻8吨垃圾找手表”的感人故事。 儿童手表失而复得,卢女士也很高兴,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在朋友圈转发,并且给环卫部门送上了锦旗,到此为止,一切都是那么的温暖美好。 这一趟旅游,卢女士一家难掩内心的兴奋,路上发生的故事非常值得珍藏。 但偏偏有人就想挖出点什么来,于是就有了卢女士是法院干部的说法。 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能得出结论,如果卢女士有特权,她就不会拨打12345了,而是直接打给某个领导了,所以,我认为特权一说完全是捕风捉影,是有人故意编造出来的,退一万步讲,就算她是法院干部也没这个本事,所以特权一说根本就是无中生有! 网上的议论还在继续,卢女士一家难掩兴奋的心情将跌入谷底,个人隐私也不断被挖出,这才有了媒体“个人隐私应该被尊重”的发声。 有人发问“为了几百元的儿童手表翻8吨垃圾到底值不值得?”这个问题以前就讨论过,一个大学生为救老大爷牺牲了,也有人问“到底值不值得?”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就应该被弘扬,就像大同的有关部门一心为游客的精神值得称赞,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的温度! 免责声明:文章的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不存在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英雄拒绝黄昏 @英雄拒绝黄昏之廖志伟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会即刻删除或修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