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分的遗憾:提前批落榜背后的军校热与家庭期待 一、志在必得的期待 查分那天,老公他弟在家族群里连发了三个红包,语音里的激动能听出颤音:“609!咱大侄子考了609!” 我和老公赶过去时,弟媳正把印着“国防科技大学”的宣传册摊在桌上,侄子小伟坐在旁边,手指在“指挥自动化”专业那栏反复摩挲。“我去学校咨询过了,老师说580分以上报那所军校稳得很,”弟弟蹲在门口抽烟,烟蒂扔了一地,“比国防科大低一档,但也是响当当的全军重点,毕业就是军官!” 小伟从高一开始就想穿军装。高中三年,床头贴满了航母和战机的海报,每次模拟考后,都要对着军校历年分数线算半天。有回我去他们家,看见他笔记本最后一页写着:“目标:600+,穿上橄榄绿。” 弟媳一边给我们端水果,一边絮叨:“你不知道,他爷爷就是老兵,临终前还念叨着盼家里再出个军人。小伟这孩子,打小就听爷爷的故事,说要像爷爷那样保家卫国。” 二、提前批的意外 填报志愿那天,一家人围着电脑,弟弟把那所军校的名字输进去时,鼠标点得“啪嗒”响。“就它了!”小伟拍板,眼睛亮得像有光,“老师说了,这分数报这个,等于半只脚踏进部队大门了。” 之后的日子,弟媳开始张罗着给小伟买新衣服,说“到时候穿军装得衬得精神点”;弟弟则天天刷军校官网,把新生报到须知打印出来,折成小本子揣在兜里。有次家庭聚餐,小伟被亲戚们围着问“以后当军官了能不能带我们去军营看看”,他红着脸笑,说“等我考上了一定”。 查录取结果那天,我们几家亲戚都凑到了他们家。弟弟手抖着输准考证号,网页加载的圈圈转得人心慌。突然,屏幕上跳出一行字:“未被录取”。 空气瞬间僵住了。弟媳“啊”了一声,声音像被掐住的气球:“不可能啊,老师不是说580就行吗?”弟弟赶紧刷新页面,一遍又一遍,直到浏览器提示“访问过于频繁”。 还是小伟先反应过来,他点开本省录取分数线汇总,手指划到那所军校的位置——622分。后面还跟着一行小字:“今年报考人数较去年增长47%,录取线创历史新高。” “怎么会这么高?”弟弟喃喃自语,烟盒里的烟被他抖得撒了一地,“比去年足足涨了30分,这都快赶上国防科大了……” 三、沉默的晚餐 那天的晚饭吃得格外安静。小伟扒拉着碗里的饭,平时最爱吃的红烧排骨一口没动。弟媳偷偷抹眼泪,说“早知道报个稳妥点的”,弟弟瞪了她一眼:“现在说这有啥用!” 老公赶紧打圆场:“609分够上挺好的985了,咱们再看看其他学校,计算机、电子信息这些专业,将来就业也不错。” 小伟突然放下筷子,声音闷闷的:“我不想学那些,我就想上军校。”他起身回了房间,关门声不大,却像块石头砸在每个人心上。 我跟着进去时,看见他正把床头的海报一张张摘下来。“姑姑,是不是我不够努力?”他背对着我,肩膀一抽一抽的,“我要是再多考13分就好了。” 我想起他高三那年,每天学到凌晨一点,台灯下的影子瘦得像根豆芽菜;想起他感冒发烧,还硬撑着去上早自习,说“少听一节课就可能落下分”。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背:“不是你的错,是今年太多优秀的孩子都想上军校,竞争太激烈了。” 四、慢慢转晴的天 第二天,弟弟托人打听,才知道今年军校热得离谱。不光是他们报的那所,全国几所重点军校的录取线普遍涨了二十分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同批次的名牌综合大学。“现在的孩子和家长,都觉得军校稳定,毕业有保障,还能圆个军人梦,”帮忙打听的人说,“加上这几年征兵政策越来越好,报的人自然就多了。” 小伟消沉了两天,突然主动跟我们说:“我想通了,先去读普通大学的国防生,将来照样能参军。”他重新打开电脑,开始研究有国防生招生计划的学校,眼睛里的光虽然没之前亮,但多了份沉稳。 弟媳看着儿子重新振作起来,偷偷跟我说:“其实想想也挺好,普通大学能多学点知识,将来到了部队,说不定更有作为。”弟弟也说:“他爷爷当年就是从地方大学参军的,只要有那颗心,在哪都能发光。” 现在,小伟已经收到了一所985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专业是他喜欢的武器系统工程。他跟我们说,大学里要好好锻炼身体,争取通过国防生选拔。“就算当不了军校生,我也要用别的方式穿上军装,”他笑着说,露出两颗小虎牙,像极了他爷爷年轻时的照片。 这场提前批的遗憾,让一家人明白了:梦想的实现,从来不止一条路。就像小伟在日记本上新写的那句话:“重要的不是起点在哪,而是始终朝着目标往前走。” 而那些没被军校录取的高分考生,或许也会在其他领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