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河南,一男子开车回老家,顺路载了个女老乡。路上聊得火热,互加好友。没过多久,女老

河南,一男子开车回老家,顺路载了个女老乡。路上聊得火热,互加好友。没过多久,女老乡开始喊“卡出问题”“工资没发”,找他借小钱救急。男子心软,200块、300块地借,前前后快借出去3000块。他觉出不对,决定收手。谁知对方竟发狠话:“不借这最后300?信不信之前的钱一分别想要回!我说到做到!”男子怕之前钱真没了,咬牙又转了300块。结果呢?钱照样石沉大海,女老乡直接人间蒸发!好心帮忙的老乡,翻脸成了赖账的“债主”。男子傻了眼,辛苦攒的3000多块,连同那句刺耳的威胁,一起打了水漂。   河南的王先生到现在都想不通,去年那次顺路拉的老乡,怎么就成了掏空他积蓄的“债主”。   那天他开着车回老家,在顺风车平台接了个女乘客。   一路聊下来,俩人竟是一个地方的,越说越热乎。   下车时王先生主动加了对方微信,想着都是在外打拼的,老乡之间能有个照应。   那会儿他看对方年纪不大,不到二十岁,说话客气,还一个劲儿说谢谢,心里挺舒坦。   刚开始的几个月,也就是偶尔发个消息问候几句,对方语气里总带着感激,王先生没当回事。   直到半年后,一天深夜,对方发来消息,说银行卡冻结了,能不能借300块周转,过几天发工资就还,还配了个可怜的表情。   王先生寻思,300块不多,又是老乡,没多想就转了过去。   这一转,就像打开了闸门。   没过多久,对方又说工资没发,借200块吃饭;   过阵子又说房东催租,差300块;后来连手机欠费,都要借100块应急。   每次金额都不大,两百三百的,说话还特别诚恳,有时候还发张工资到账的截图,说“哥你放心,这钱肯定还”。   王先生不是没犯过嘀咕,但想着都是老乡,抹不开面子,加上对方每次都有“合理”的理由,就一次次软了心。   等到他猛然发现,前前后后已经借出去快3000块时,才后知后觉地慌了——这钱,怕是要不回来了。   他打定主意不再借了,可对方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   消息里直接放狠话:“这钱你必须借,不然之前的钱你也别想要了,我说到做到!”   王先生当时就懵了。   他本来还觉得对方只是暂时困难,哪想到会来这么一出。   可真要让之前的3000块打水漂,他又舍不得,咬咬牙,又转了300块过去,想着能把之前的钱要回来就行。   可钱转过去之后,对方就彻底没了动静。   微信没拉黑,就是不管王先生发多少消息,都石沉大海。   气急了的王先生报了警,警察试着联系过,对方根本不接电话。   后来他才知道,对方当初说的名字、身份信息,全是假的。   他又找了媒体,想借着记者的面把钱要回来,可到现在,还是没消息。   其实这样的事,不止王先生遇上过。   那些借着“老乡”名义借钱的,大多都踩着同一个套路。   先是热络地套近乎,用“自己人”的身份拉近距离,第一次借钱时数额特别小,让你觉得“都是小事”,甚至有时候还会按时还你,让你放下戒心。   等你习惯了帮他,就开始频繁开口,金额一点点涨,但又不至于让你立刻翻脸。   等把你手里的钱榨得差不多了,就直接消失,换个人接着来。   但这些人可能没想过,就算用了假身份,欠的钱也不是说赖就能赖掉的。   转账记录、聊天记录都是证据,真要较真,警察顺着线索查下去,总有露马脚的一天。   到时候不光要还钱,说不定还要担法律责任,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