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52岁的金庸娶了23岁的林乐怡,请好友蔡澜吃饭,不料蔡澜却吓得落荒而逃,再也不敢去金庸家!事后,蔡澜语出惊人:“男人这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谈两性,欲望得不到发泄,又怎么会长寿呢?”
香港中环的某间咖啡馆里,52岁的查良镛望着窗外维多利亚港的货轮出神。
这个以笔名"金庸"闻名香江的报业大亨,此刻正为前夜与妻子朱玫的争吵烦心。
服务生递来的火腿扒饭在桌上冒着热气,他浑然不觉,直到听见少女清亮的声音:"查先生,您的小说里大侠都爱吃火腿饭吗?"
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少女叫林乐怡,刚满十六岁,是咖啡馆新来的兼职生。
她并不知道,自己随口的玩笑话,会在日后掀起怎样的波澜。
彼时的金庸正深陷中年危机——亲手创办的《明报》已成香港第一大报,与朱玫二十年的婚姻却亮起红灯。
这个在武侠世界里快意恩仇的才子,终究逃不过现实生活的困局。
时间倒回1956年,刚结束首段婚姻的金庸在《大公报》遇见朱玫。
这位留洋归来的女记者,不仅能写一手好文章,还能用流利英语采访外宾。
两人在印刷机的轰鸣声中讨论时政,在油墨味里碰撞出火花。
朱玫不顾家人反对嫁给大她11岁的二婚男人,婚后拿出全部积蓄支持丈夫创办《明报》。
最艰难时,她挺着孕肚跑广告业务,产后三天就回编辑部校稿。
金庸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报社初期每张桌椅都浸着阿玫的汗水。"
随着《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的连载,《明报》发行量节节攀升。
朱玫从职场女性变成四个孩子的母亲,夫妻俩的争吵却越来越多。
报社老员工回忆,有次朱玫当着众人面把校样摔在地上:"郭靖黄蓉都知道相濡以沫,你写的侠义都喂狗了吗?"金庸摔门而去,留下满室寂静。
1976年深秋的那次争吵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玫把茶杯砸向书房门板时,不会想到丈夫会在咖啡馆遇见改变命运的女孩。
林乐怡递上火腿饭时俏皮的笑靥,恰好填补了中年男人内心的空洞。
这个连中学都没读完的少女,像他笔下的双儿般温顺体贴,与强势的妻子形成鲜明对比。
离婚谈判持续了整整三个月。
朱玫提出的条件在香港法律界引发争议:除了子女抚养费,特别要求林乐怡必须绝育。
有律师分析,这是防止新妻生子威胁原配子女继承权的狠招。
令人意外的是,16岁的林乐怡竟签字同意。
多年后有记者问及此事,她淡然回应:"查先生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1979年,52岁的武侠宗师迎娶23岁的新娘,全港哗然。
茶餐厅里的师奶们嚼着菠萝油议论:"老牛吃嫩草""够写部《鹿鼎记》续集了"。
更戏剧性的是,婚礼前三个月,金庸长子查传侠在纽约自杀身亡。
这个被父亲寄予厚望的哥伦比亚大学高材生,留下遗书说"看透人世虚妄"。
丧子之痛让金庸暂停写作,林乐怡日夜守在他身边,按医生嘱咐准备清淡饮食。
这场老少配的婚姻持续了42年,直到金庸94岁离世。
香港狗仔队跟踪发现,林乐怡会提前三小时到菜场挑选最新鲜的芥蓝,把鱼肉剔骨捣成茸,只因丈夫牙口不好。
有次被拍到在超市对比橄榄油成分,她说:"查先生血管脆弱,要选单不饱和脂肪酸高的。"
这些生活细节,与大众想象的"拜金少女"形象大相径庭。
作家蔡澜的到访轶事,最能体现这段婚姻的特别之处。
那天他应邀赴宴,满桌都是按他口味准备的牛排刺身。
金庸面前却只有碗水煮青菜,林乐怡轻声解释:"查先生去年体检血脂偏高。"
看着老友用白水涮菜叶,蔡澜后来在专栏里感叹:"比少林寺方丈还清苦,难怪能写出《天龙八部》的佛理。"
晚年的金庸常坐在太平山别墅的露台,看维港灯火次第亮起。
林乐怡会把薄毯轻轻盖在他膝头,转身去热参茶。
有次记者问他如何看待两段婚姻,他沉吟良久:"朱玫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乐怡是暮色归舟的港湾。"
这话被刊登在《明报》头版,朱玫看到后托人转告:"告诉他,我从未后悔过。"
2018年秋天的葬礼上,林乐怡一袭黑衣站在家属席首位。
四个继子女向她鞠躬致谢,长女查传诗红着眼眶说:"这些年辛苦您照顾父亲。"
吊唁人群里有位白发老妇静静献上白菊,花卡上写着"查太朱玫敬挽"。
工作人员后来清理现场时,发现那支菊花的包装纸是1967年的旧《明报》——头版标题赫然是《本报社长夫人朱玫荣获杰出报人奖》。
太平山的风裹着咸涩海味掠过墓园,仿佛在吟诵某部武侠小说的结尾。
那些刀光剑影的江湖传说,终究化作了墓碑前两束并排的白菊。
主要信源:(海峡新干线、CCTV《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