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根据美国AV-STEP草案的正式落地,似乎看到一丝曙光,但在国内实际落地却还很渺茫,L3还没牌照,更别提L4了。
当然,国内外的国情不一样,在国内,公司生存的关键往往不是技术的领先性,想着如何活下去应该是大部分公司的首要目标,所以更加看中产品在成本控制、易用性等商用领域的竞争力,而在这种背景下就必须稳字当头。
当然,其实我会有个大胆的猜测,国内有可能会跳过L3,或者说L3的阵痛时间会很短暂,从而快速进入L4级别的自动驾驶,因为国内的辅助驾驶目前就分两块,像L2研究人机共驾的,其实很多都配上了L3的硬件,但因法规问题暂时搁浅,另一部分就是直接L4,例如百度之类,直接研究无人驾驶的,而这两者如果融合绝不是1+1=2那么简单。
而且目前国内很多车企都在做勇敢尝试,例如小鹏推出了智驾险,鸿蒙智行提供部分车型限时12个月至高5万元的维修补偿,而比亚迪最新的OTA则是搭载天神之眼的车型智能泊车辅助事故的直接兜底,这其实很有意思,因为天神之眼下到6万的海豚,上到百万的仰望都包含在内,很有魄力,足以看出对品牌实力的信心,但我估计友商们会很快跟进。
有时候L4不一定是法规,也不一定是标准,而是车企对待辅助驾驶事故发生时敢于承担的勇气,这在任何法规下都是难能可贵的。
虽然现在国内的辅助驾驶仍处在一个“有限场景落地、大规模商业化待突破”的过渡期,但我依然相信,2025年是L4自动驾驶的“决胜年”,技术全栈化、生态协同化、场景规模化、法规适配化 将在近两年成为市场的主旋律。
L4可能并不遥远了,不信?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