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行晓艺
7月11日,“童声里的中国”四川省少年儿童歌咏活动集中展演在自贡举行。来自成都、自贡、绵阳、凉山等8个市州的优秀少儿合唱团代表轮流登台。
展演分为“巴蜀新韵·童谣焕华光”“星火璀璨·童心耀梦想”“华夏同歌·童声聚光华”三部分,展现四川本土文化传承与创新、少年成长活力、家国情怀等主题。
四川文化符号鲜明
“青山下,绿水畔,童声唱响新生活。”来自凉山州喜德县的果果合唱团穿着彝族服装,用清澈响亮的彝家童声,唱出大凉山的希望。
合唱团负责人阿西阿呷介绍,《云彩深处是我家》融合了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抒情风格。歌曲以“青山绿水”切入,穿插“七月点火把”“腊月过年忙”等民俗场景,展现出彝族小姑娘家乡的自然之美和勤劳质朴的乡村生活。
“歌曲过渡部分,把说唱和彝族道德经典《玛牧特依》相结合,展现了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阿西阿呷补充道。
以四川童谣新唱为核心,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相结合,是活动最大的特点。自贡彩灯、广汉三星堆、峨眉武术等四川特色文化符号均得到呈现,展现“天府之国”的千年文脉。
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的《灯儿》,是一首饱含巴蜀风韵与自贡灯城文化特色的童谣。
“灯,是自贡独特的文化符号。我们在‘土味儿’十足的自贡方言里,挑选与灯搭配的韵脚。”该校音乐老师兰雅丽说,舞台上,孩子们人人都提了一盏灯,寓意点亮人间万盏灯,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传播自贡灯文化。
德阳市庐山路小学“美庐之声”唱作团的《一眼千年》,则将三星堆的神秘、古蜀文化的魅力与音乐巧妙结合,时而悠扬婉转,时而现代时尚,尽显三星堆文化的魅力。
为德育美育提供载体
“为让孩子们更好地展示自己,各地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合唱为美育德育提供了鲜活载体,让抽象的美学理念通过集体歌唱变得可感、可触。”活动执行策划、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钟迪说,孩子们用歌声传递新时代文化自信,展现出自然人文之美、乡村振兴成果、科技创新精神,以及对家国情怀的独特理解。
今年5月,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文联、省少工委等7部门在全省开展2025年“童声里的中国”四川省少年儿童歌咏活动。活动启动以来,全省各地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在线上线下开展合唱活动3300余场次,参与人数200余万人。
“美育,是浸润式教育,让孩子们在美的环境中受熏陶。以歌声为媒介,少年儿童可以向更多人讲述自己的航天梦、科学梦、艺术梦等。”成都童声合唱团艺术总监陈涛告诉记者。
在艺术教育相对贫乏的乡村,合唱团更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喜德县果果合唱团于2020年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鲁基乡中坝村成立,目前已有80多名彝家娃娃,多次登上全国大型舞台。
“我和老师同学们去了北京、上海、广西,认识了很多新朋友,看到了大凉山以外的世界。”7岁的马艺源今年1月成为合唱团的一员,如今,性格内向的她,也变得自信外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