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接受美媒采访时称:美国、荷兰、日本、韩国、台湾等芯片制造盟友,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接受美媒采访时称:美国、荷兰、日本、韩国、台湾等芯片制造盟友,控制了所有的瓶颈,如果想扼杀大陆,大陆真的无能为力。事实真的和张忠谋说的一样? 张忠谋,1931年生于宁波,战乱年代走过大半个中国,1949年赴美求学,拿下斯坦福电机工程博士学位。他在德州仪器干了20多年,爬到高管位置。1985年,他回到台湾,接手工业技术研究院,两年后创立台积电,开创了全球首家晶圆代工模式。这家公司从零起步,如今制程技术领先全球,7纳米、5纳米甚至3纳米芯片,苹果、英伟达都得靠它。张忠谋把台积电带成世界巨头,也让台湾在半导体供应链里成了绕不过去的角色。 张忠谋在采访中直言,美国掌控芯片设计软件和专利,荷兰的ASML垄断高端光刻机,日本供应关键材料,韩国有三星撑腰,台湾则靠台积电把制造环节锁死。这几个国家联手,等于把半导体全产业链攥在手里。他认为,如果这些盟友铁了心限制技术输出,中国大陆在高端芯片上基本没戏。话说得挺狠,但细想也不是没道理——这些国家真有这个实力,技术壁垒高得吓人。 中国大陆这些年在半导体上确实下了血本,投资超1500亿美元,研发经费占比全球领先。但现实很骨感:高端芯片制造跟台积电、三星比还有差距。中芯国际能搞定14纳米,7纳米也在摸索,可跟台积电的3纳米比,技术代差明显。更别提光刻机、EDA软件这些命门,基本靠进口。2024年台湾还把华为、中芯等600多家大陆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想拿技术掐脖子,大陆压力不是一般大。 张忠谋说的“瓶颈”,核心是高端设备和软件。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EUV),全球独一份,没它就别想造7纳米以下芯片。日本的光刻胶、硅晶圆,韩国的存储芯片技术,美国的EDA工具,每一个都是产业链里绕不过去的坎。如果这些国家真联手封锁,大陆短时间内确实很难突破。台积电在美国、日本建厂分散风险,也让大陆更难找到替代方案。技术封锁这招,看起来真能把大陆逼到墙角。 不过,大陆也不是完全没招。华为海思、寒武纪在芯片设计上已经有点样子,中芯国际的14纳米量产也算站稳脚跟。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北方华创的设备都在往前赶。政策上,国家砸钱支持,市场又是全球最大,需求拉动研发,动力十足。技术封锁反而可能逼出创新,历史上有过不少先例。大陆的中低端芯片自给率已经不低,高端领域也在咬牙追赶,说“无能为力”可能还早了点。 台湾夹在中间,其实也不好受。对大陆出口占它经济三成多,台积电营收也有不少来自大陆客户。出口管制一出,岛内厂商叫苦连天,许可证拖订单,生意不好做。台积电在美国建厂成本高、进度慢,地缘政治风险还高,海峡局势一紧张,供应链就抖三抖。张忠谋说得轻巧,可台湾自己也在博弈里如履薄冰。 半导体这盘棋,技术只是表面,背后是地缘政治。美国拉盟友围堵大陆,大陆则靠市场和政策突围。台积电是关键棋子,但它也得防着别被棋手牺牲。技术封锁短期能压制大陆,可长期看,大陆的体量和决心不是摆设。这场博弈,胜负还没定,悬念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