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战机突袭胡塞后,按常理说,战机扔完炸弹就该开溜了,谁知道胡塞这边不按套路出牌,反手就甩出11枚号称"超高音速"的导弹,更绝的是,这些导弹飞得比以色列战机还快,等战机还没到家呢,导弹就已经到以色列门口了!这波操作直接把以色列打了个措手不及,也让外界对胡塞武装的导弹来源充满好奇。 去年 7 月,20 架 F-35I 和 F-16I 战机呼啸升空,直扑胡塞控制的荷台达港与 “银河领袖” 号货轮。在以军的作战预案里,投弹后迅速撤离是既定流程,毕竟胡塞的防空能力长期被贴上 “游击队水平” 的标签。 但战场的走向往往偏离剧本。就在以军战机完成投弹、加速脱离战区时,胡塞武装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猛。11 枚被冠以 “超高音速” 名号的导弹骤然升空,其飞行速度甚至超过了撤离的以色列战机。这意味着,当以军飞行员还在返程途中时,这些导弹已经抵近以色列本土上空。 最让人咋舌的是这些导弹的准头。有一枚直接砸中了阿什凯隆市的炼油厂储油罐,虽然没炸穿核心设施,但燃起的黑烟在几十公里外都能看见。还有两枚冲着迪莫纳核基地去,虽然被 “铁穹” 拦在了半空,可爆炸碎片还是把附近的光伏电站玻璃砸得稀巴烂。 要知道,胡塞以前发射的火箭弹经常跑偏,有时候能打到自己人营地,现在却能精准锁定以色列的战略目标,这变化就像从弹弓突然换成了狙击枪。 外界翻遍了胡塞的 “家底” 也想不通:他们哪来的这么好东西?往前数三年,胡塞最拿得出手的武器是 “火山” 火箭弹,说白了就是在煤气罐里塞满炸药,射程刚够到也门边境。可这次亮相的导弹,尾翼上有明显的折叠设计,能塞进发射筒里机动部署,这技术水平跟伊朗的 “波斯湾” 导弹如出一辙。 巧的是,去年年初伊朗的导弹专家频繁出入也门,其中一个叫穆罕默德的工程师,社交媒体定位多次出现在胡塞控制区的工厂附近。 以色列嘴上硬得很,军方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拍着桌子说 “拦截率超过 90%”,可民间拍到的视频里,至少三枚导弹拖着白烟掠过居民区。特拉维夫的超市里,货架上的罐头和矿泉水被抢空,老百姓用脚投票 —— 他们不信军方的漂亮话。 更尴尬的是,原本计划当月举行的 “蓝旗” 多国空军演习,突然宣布推迟,谁都看得出来,以色列需要时间搞清楚:胡塞手里到底还有多少这种 “大杀器”。 这场交锋最微妙的影响,藏在沙特的反应里。以前沙特跟着美国和以色列,把胡塞当成 “恐怖组织” 往死里打,可这次事件后,沙特突然宣布开放与也门的边境口岸。有消息说,沙特王储的特使秘密去了也门,见面第一句话就是 “咱们能不能谈谈石油管道安全问题”。沙特心里清楚,连以色列都挡不住的导弹,要是哪天落到自己的油田上,损失可就大了。 以色列现在骑虎难下。不报复吧,国际上会觉得它怂了;真要动手,又怕胡塞把更厉害的家伙亮出来。有美国媒体扒出,以色列最近给五角大楼发了二十多封邮件,全是催着要 “标准 - 6” 防空导弹的。可美国自己在乌克兰和红海都不够用,只给了个 “排队等” 的回复。 胡塞这边却越打越有底气。他们最近在荷台达港搞了个 “武器展”,把没打出去的导弹摆在集装箱上,旁边用红漆写着 “下一批包邮到特拉维夫”。这种带着调侃的威慑,反而比喊口号更让以色列难受。 说到底,这场仗早就不是武器好坏的较量了。以色列输在傲慢,总觉得对手永远停留在 “游击队水平”;胡塞赢在清醒,知道拉帮结派搞技术升级。现在整个中东都在看:以色列会不会咽下这口气,还是会冒着更大风险再打一架?而胡塞手里的牌,显然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多。 信息来源:凤凰网:凤凰网军事频道以《也门胡塞神助攻:不仅炸以色列,同时击退 F35I 突袭,给伊朗上一课》为题进行了报道,介绍了以色列空军发动空袭以及胡塞武装进行反击的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