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海,一男子在地铁上吃花生,还把壳丢地上,一乘客看不下去了,上去劝阻,万万没想到,男子一下子炸了,竟然报警,还要求乘客跟自己赔礼道歉,并赔偿他医疗费、手机维修费、受损的西装、领带费、误工费等共计约30000元。民警都气的无语,认定乘客没违法事实,男子直接把乘客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出乎意料!
地铁车厢内本是公共场所,每位乘客都要遵守规定,维持列车内的环境卫生,然而一男子竟在上海地铁车厢内,旁若无人“咔咔”吃花生,还边吃边把壳丢到地上,同行乘客看不下去出言劝阻,不料引发一场风波。
故事要从地铁2号线的一节车厢说起。那天,乘客白先生被邻座的一幕搅得心神不宁:一位陶姓男子正旁若无人地吃着花生,花生壳随手就扔了一地。很快,白先生脚边就积了一小堆垃圾。周围乘客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却又默契地选择了沉默和躲闪。
白先生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他认为维护公共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于是上前客气地提醒对方:“地铁里不能吃东西,更不能乱扔垃圾,麻烦您把地上的花生壳收一下。”
陶先生瞬间暴怒,斥责白先生“咸吃萝卜淡操心”,两人随即爆发了激烈的口角。列车行至东昌路站,白先生见对方毫无悔意,便想拉他下车找工作人员理论。
陶先生不仅不配合,反而拿出手机对准白先生拍摄。推搡之间,他的手机掉落在地。这下,陶先生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报警,声称白先生不仅动手打人,还摔坏了他的手机。
民警到场后,迅速调取了监控。画面显示,白先生自始至终没有殴打行为。而陶先生的手机,经检查也完好无损,可以正常使用。面对这种“恶人先告状”的场面,民警当场认定白先生并无违法行为。
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可这位陶先生显然不这么想。他转头一纸诉状,将白先生告上了法庭,诉状里罗列的索赔项目,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陶先生声称自己被白先生打伤,无法工作,要求赔偿医疗费和误工费;手机虽能开机,但内部受损,需赔偿维修费;甚至连自己身上的西装和领带也在冲突中被撕坏,同样要求赔偿。
这些项目林林总总加起来,不多不少,正好三万块,此外还要求白先生赔礼道歉。出于好心的一句劝阻,竟换来一场官司和巨额索赔,白先生的冤屈可想而知。
法庭之上,是非黑白终究要靠证据说话。陶先生为了证明自己“受伤”,出示了几张事发数日后才开具的门诊票据,可票据上连做了什么检查都语焉不详,根本无法和此次冲突建立联系。
他又说自己因此伤休一个半月,但除了他自己一张嘴,拿不出任何单位证明或工资流水。至于那部“摔坏”的手机,他连一张维修单据都无法提供。而那套“被扯坏”的西装领带,监控里看不出任何破损,他本人也未能提供任何证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庭调阅的完整监控录像。视频里是陶先生乱扔垃圾并拒绝改正,才引发了后续争执;是他在言语冲突后主动拿出手机拍摄,才导致了肢体接触和手机掉落;白先生全程虽有拉拽动作,意图是将其带离车厢交由工作人员处理,但绝无任何殴打行为。
法院审理后认为,白先生劝阻不文明行为,符合《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的精神,是在维护公共秩序,主观上并无过错。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原则,原告陶先生无法为其所有索赔主张提供任何有效证据。反观他自己,不仅违规在先,其后续的一系列行为也直接导致了冲突升级。
最终,上海法院作出公正判决:驳回原告陶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白先生一分钱都不用赔,这个判决,无疑给挺身而出的白先生撑了腰,也给那些试图“恶人先告状”的人敲响了警钟。
法律清晰地表明了态度:它保护公民维护公共利益的正当行为,绝不会让行善者寒心,更不会为无理取闹者背书。如果放任这种借维权之名、行敲诈之实的诉讼得逞,那么今后在公共场合,恐怕再也无人敢对不文明行为说一个“不”字。
当然,此事也提醒我们,见义勇为需要智慧。面对不文明行为,劝阻时应尽量保持冷静,以说服教育为主。如果对方胡搅蛮缠甚至有暴力倾向,保护好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可以悄然取证,并及时求助工作人员或警方。
法院的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社会正义,更为那些勇于制止不文明行为的人们注入了信心,使他们更加有底气地维护公共秩序。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光明网 20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