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罗马仕频繁登上话题榜,一方面“罗马仕陷入34场官司均为被告”,另一方面“罗马仕向消费者表示深刻歉意”。
曾经的充电宝市场的霸主罗马仕,如今深陷质量争议与口碑危机。这个靠“高性价比”崛起的品牌,为何走向没落?以致于跌落充电宝行业的神坛?
1. 质量崩塌,信任流失
早期罗马仕以低价大容量抢占市场,但近年来“爆炸、鼓包、虚标容量”等问题频繁被曝光。黑猫投诉平台和电商差评中,“品控差”“用几个月就坏”成为高频词,甚至被调侃成“充电宝盲盒”。虽然没有被央视“3·15”直接点名,但行业乱象让他的形象严重受损,性价比标签逐渐沦为“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2. 行业内卷,价格战“回旋镖”
充电宝技术同质化严重,很难再出现差异化,市场慢慢开始陷入恶性价格战:小米、Anker等品牌,占据中高端; 共享充电宝,削减个人购买需求;某些不知名的白牌,低价蚕食下沉市场。
罗马仕坚持“大容量+低价”策略,却因牺牲品控导致口碑崩盘,陷入“越便宜越卖不动”的困境。
3. 品牌老化,错失升级机遇
用户需求已转向“快充、便携、高颜值”,但罗马仕设计老套,营销乏力:安克凭借迷你快充立足高端;小米强化生态链与科技感;手机厂商原厂快充挤压第三方空间。
罗马仕未能及时作出反应,品牌形象逐渐边缘化。
4.21所高校声明,自己迷人操作
前两天北京21个高校共同声明停用罗马仕充电宝,直接成为罗马仕崩盘的导火索。面对各高校的联合抵制,罗马仕想通过打官司维权,却接连败下阵来。后续的骚操作也是迷,召回有问题批次的充电宝,谁知道要让消费者自己自行邮寄,这哪个快递敢接盘?人隔壁安克就聪明了很多,给消费者寄了防爆袋再寄回,这样一来就安全太多。这一波操作直接高下立判。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极致的卷价格带来的负面影响。商家想要降低成本,供应商就得压缩零部件制作成本,这导致供应链电芯质量出现问题。虽然,最后商家的商品便宜了,消费者买到了更便宜的产品,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质量问题,然后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