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孩子天生就是没有享福的命。
就说女演员赵丽颖吧。
她是1987年出生,是中专学历,虽然她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大明星,但是她依旧没有过上美好的日子。
先说感情上面,本来以为遇到了真命天子冯绍峰,为其倾尽所有,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但是两人还是不明不白的结束了,变成了一个单亲妈妈。
再说说事业上面,早期的赵丽颖跑遍横店当群演,好不容易火了一把后,因为跟冯绍峰结婚生子,名气又下降了不少。
最近几年赵丽颖都尝试转型,结果得到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苦难型,就算有大制作的电影,也只是配角。
咱先把话说在前头,“天生没享福的命”这种话,听着顺耳,可细琢磨太偏颇。赵丽颖的故事哪能简单用“命”字概括?她1987年生在廊坊的农村,中专毕业就去了县城打工,在餐馆端过盘子,当过销售员。2006年参加选秀进了娱乐圈,那会儿她才19岁,个子小、圆脸蛋,业内都觉得“长这样演不了主角”——可谁能想到,这姑娘能在横店的太阳底下晒三年,从跑龙套的小丫鬟,演到《陆贞传奇》里的陆贞,再到《花千骨》里的小骨?
感情这事,外人最容易当“事后诸葛亮”。当年她和冯绍峰合作《知否》传绯闻,观众磕得比谁都起劲儿,后来真结婚了,又有人酸“嫁豪门”;离婚时舆论又说“恋爱脑”“为男人耽误事业”。可感情哪有“对错”二字?她怀孕时挺着肚子拍打戏,生完孩子三个月就进组,这种拼劲儿放在谁身上不让人心疼?说她“倾尽所有”,不如说她把对生活的期待,暂时寄托在了另一个人身上——后来分开了,她也只是少了个伴儿,又不是少了活着的底气。
事业上的“波折”更有意思。有人说她结婚生子耽误了资源,可看看她这几年的作品:《风吹半夏》里演企业家许半夏,《幸福到万家》里演何幸福的闺蜜,《与凤行》里演碧苍王。这些角色哪一个是“苦哈哈”的?尤其是《风吹半夏》,她为了演好钢铁厂老板娘,专门去钢铁厂蹲点,跟着工人师傅学搬钢材、记账单,脸上的晒斑都是真的。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里,她和黄渤搭戏,演市井里的普通妻子,那股子烟火气,哪是“配角”能定义的?
要说“没享福”,可能是指她没活成某些人眼里的“标准剧本”:嫁个有钱人,生儿育女当阔太,偶尔演个花瓶角色露露脸。可赵丽颖偏不。她从群演到顶流,用了整整15年;从“圆脸不能演主角”的偏见里突围,用了10年;从“妈妈专业户”转型到能撑得起大女主戏,又用了5年。这哪是“没福气”?分明是在命运的夹缝里,硬凿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咱们总觉得“享福”是住大房子、穿名牌、婚姻美满,可对赵丽颖来说,“享福”可能是演一个让自己骄傲的角色,是在镜头前说一句“这是我演的”,是能让妈妈在老家骄傲地说“我闺女是演员”。那些说她“没福气”的人,大概是没见过她在横店凌晨五点的化妆间里啃包子,在剧组被威亚勒出血痕还笑着说“再来一条”,在离婚后带着儿子逛超市被拍,却蹲下来认真给孩子挑苹果的样子。
命运从来不是刻在出生证上的标签,是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咬牙坚持的总和。赵丽颖的故事里,没有“天生没福气”,只有“我偏要试试”。那些打不倒她的,终将让她站得更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