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的深山里,23岁的李晓春辞去城里的设计师工作,在姚坪乡一所偏远小学开始了没有工资的支教生活。这天他趁着孩子们午休,顶着两个多月没剪、乱蓬蓬的头发下山理发。理发阿姨只收五块钱,还笑着对他说:“小春老师,你来剪头发,我不收钱!”李晓春笑着摇头,临走时悄悄在桌上放了五块钱,没等阿姨追出来,人已经跑远了——他得赶回去给孩子们上课。 2022年,刚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的李晓春,放弃了待遇优渥的设计师岗位,一路辗转来到这所群山环绕的小学。踏进校门那一刻,破旧的校舍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让他心里直打鼓:“先待半年试试吧。”没想到,这一试就扎下了根。 在这里,他不仅是老师,教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更像是孩子们的全能家长和知心大哥。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家里老人年纪大了,谁家电灯坏了、水管堵了,都会喊“小春老师”。一次放学,他看见一个小男孩孤零零坐在台阶上,一问才知道,爸妈在外打工,奶奶在田里忙,没人接他。李晓春二话不说,把孩子安全送回了家。小男孩在他脸上轻轻亲了一下,那瞬间,李晓春觉得一切都值得。 孩子们的身体状况也让他时刻揪心。学前班的小男孩捂着眼睛喊疼,李晓春立刻抱起他,一路赶到乡卫生院,医药费自然又是他掏。班上一个女孩眼睛被虫咬了肿得厉害,妈妈接回家后一直没返校,他硬是走了四五个小时的山路去看望。最让他牵挂的是张泽鑫,这孩子出生就患有毛细血管瘤,家里为治病欠下巨债,父母几乎要放弃。李晓春靠周末画画接单攒下的钱,硬是带着张泽鑫去了上海的大医院。他还惦记着孩子耳聋的奶奶,用画画的收入给她配了助听器。 有个被父母遗弃、跟着年迈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想辍学。李晓春知道后,立刻把自己仅剩的1100元转了过去,那时他卡里只剩下17块钱。孩子们生日,他一定记得送上小礼物;凌晨一点,他总要轻手轻脚去宿舍,给踢被子的孩子盖好被子。 他的钱几乎全花在了孩子们身上。知道一个9岁的孩子因为母亲离开、父亲残疾,从小没吃过几顿饱饭,他立刻去买鸡买肉,亲自下厨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看到孩子们在坑洼的土操场上奔跑摔倒,他心疼不已,拿出辛苦攒下的积蓄铺上了草坪。后来一位热心网友“刚哥”得知后,又资助他换成了更好的塑胶操场。他总给孩子们买水果、添置学习用品,改善伙食。而他自己呢?77块钱的眼镜嫌贵,一直没舍得换;盖的是孩子们淘汰下来的旧被子,要盖两层才够;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他说“能穿就行”。 孩子们把他当成了最亲的人,喜欢围着他转,坐他腿上,甚至骑在他脖子上。有次他去邻校监考,忘了提前告诉孩子们,几个孩子以为他走了,急得直哭。 在李晓春和各方爱心人士的努力下,学校条件慢慢改善,孩子们有了像样的食堂,还有了摆满捐赠图书的图书室。有人不理解他的选择,觉得他傻。李晓春却很坦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能看着这些孩子学到知识,有机会走出大山,就是我觉得最幸福的事。” 时光荏苒,2025年之后,关于小春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在网络上渐渐少了。但那些被他温暖过的童年,那些因他而改变的人生轨迹,早已深深烙印在姚坪乡的青山绿水之间。人们相信,他和孩子们的故事,在平凡的日子里,依然静水深流,温暖如初。
猜你喜欢
上世纪70年代,在多伦多一所免费养老院内,一个张姓老头偏瘫在床、无人照料。为了苟
2025-07-03
梦想者的思考
汪对徐妈妈发火啦。汪在直播,徐妈妈打电话让汪接听。接完电话冋来黑着脸,不知道
2025-07-03
冯诗桐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