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女演员何赛飞去老师家里吃饭,空闲之际她看起了老师全家福,不一会何赛飞就对照片中老师的四个儿子提起了兴趣,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弄一个当老公。
何赛飞,1963年4月11日生在浙江舟山岱山县,家里仨姐妹,她是老二。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劳动者,靠在海岛上干活养家,日子过得紧巴巴。她小时候就帮着洗衣做饭,手上老是被粗糙的搓衣板磨得红红的。家里没啥娱乐,她就爱听戏,16岁那年村里放越剧电影《红楼梦》,她看得入迷,回家就学着唱,嗓子清亮得像小鸟。父亲看她有天分,咬咬牙支持她去考岱山越剧团。1982年,她考上了,19岁就站上了舞台,穿着借来的戏服,头上的珠花晃来晃去,台下掌声让她脸红扑扑。
第二年,她调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搬到杭州的集体宿舍。宿舍里铁架床吱吱响,东西堆得乱七八糟,她忙着练功、排戏,生活乱得像一团麻。1984年,她演了越剧《五女拜寿》,扮相清丽,甩水袖的动作干净利落,观众看得直叫好。1985年,她从浙江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毕业,拿到毕业证书,成了国家一级演员。次年,她拍了电影《红楼梦》,演妙玉,虽然戏份不多,但她在片场认真得像个学生,导演一讲戏她就使劲点头。她的天赋和努力让她很快成了越剧团的台柱子,后来又演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大宅门》这些大片,成了家喻户晓的“姨太太专业户”。她的事业路走得顺,可生活上却没那么省心,宿舍乱得像狗窝,厨房里锅碗瓢盆堆得没法下脚,幸好有黄老师拉她一把。
1983年秋天,何赛飞还是个刚出道的小演员,事业有点起色,但生活一团糟。黄老师是剧团的老前辈,对她挺照顾,平时老喊她去家里吃饭,教她怎么收拾屋子,还聊聊戏曲的事。那会儿她20岁,身材高挑,脸蛋漂亮,嗓子也好听,可生活上就是个“废柴”。黄老师去她宿舍看过一次,回来就摇头,说那屋子乱得没法看,厨房里油瓶子倒了都没人扶。从那以后,黄老师隔三差五就叫她去家里吃顿热乎饭。
有一次周末,何赛飞又去了黄老师家。黄老师家住杭州的老居民楼,楼道里堆着自行车,墙上贴着旧春联。她一进门就闻到厨房里飘来的葱花香,客厅里木桌上放着搪瓷茶壶和一盘花生米。黄老师在厨房忙着擀饺子皮,师母在一旁剁馅,招呼她坐下喝茶。她想帮忙端碗进厨房,师母笑着把她推出来,说让她老实歇着。没事干的何赛飞就在客厅转悠,目光被墙上一张全家福勾住了。照片里黄老师和师母站中间,后面是四个儿子,穿着白衬衫或中山装,个个精神抖擞。她凑近看,照片有点泛黄,但人脸看得清清楚楚。她盯着那四个年轻小伙子,脸一下红了,手指不自觉摸了摸照片的木框。
饭桌上,饺子热乎乎地端上来,她咬了一口,汤汁差点烫嘴。师母一个劲往她碗里夹饺子,笑眯眯问她剧团的事,她低头应着,手里的筷子轻轻敲碗边。吃完饭她帮着收拾碗筷,脑子里却老想着那张全家福。几个月后,黄老师生病住院,她买了水果去看望。病房里消毒水味挺重,她推门进去,看见黄老师靠在床头,旁边站着个年轻男人,穿着灰毛衣,手里拿着削好的苹果。黄老师介绍,这是她二儿子杨楠。何赛飞放下果篮,认出杨楠就是全家福里那个笑得有点腼腆的小伙子。她礼貌地点头,手指攥着果篮的提手。
杨楠和何赛飞见过面后,师母开始当“红娘”。她老让杨楠往剧团送点书啊资料啊,或者喊何赛飞来家里吃饭。两人碰面的机会多了,杨楠说话斯文,喜欢讲点文学故事,还会帮何赛飞整理道具单子,细心得不行。何赛飞也觉得他踏实,不像有些年轻人那么油嘴滑舌。 过了几个月,他们在路边小餐馆吃饭。店里桌子上有划痕,老板娘在柜台拨算盘。杨楠点了红烧肉和青菜,喝了口二锅头,杯子放下时磕出响。他看着何赛飞,说喜欢她,想一辈子对她好,问她愿不愿意在一起。
没多久,他们租了个老宿舍同居。房子小,墙皮有点掉,但他们收拾得挺温馨,桌上放盆绿萝,墙上挂几张画。1988年,他们结了婚,婚礼在小饭店办,几桌家常菜,一瓶白酒,黄老师举杯祝福,笑得眼角全是褶子。何赛飞穿红旗袍,手里攥着丝帕,轻轻擦眼角。婚后,杨楠让她先搞事业,不急着要孩子。她挺感动,铆足了劲拍戏,演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大宅门》,片场里穿着厚戏服,汗水老往鬓角淌。1996年,她拿了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捧着奖杯站在台上,裙摆微微晃。2001年,她又因《大宅门》拿了观众最喜爱女演员奖,领奖时手握话筒,指尖收得紧紧的。
婚后十几年,他们35岁有了儿子。杨楠推着婴儿车在公园遛弯,车轮碾过石子路沙沙响。何赛飞忙事业,他就在家照顾孩子,细致得连奶瓶消毒都不忘。他们的婚姻三十多年没一点绯闻,圈里人都说少见。后来在访谈里,主持人鲁豫问她,娱乐圈这么多年没绯闻,只谈一场恋爱就结婚,会不会觉得亏了?何赛飞笑得一脸幸福,说她感恩杨楠,给了她爱情里所有美好的东西,没让她吃一点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