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明星有没有文化,其实一眼就看出来了。宋佳在白玉兰颁奖礼上的获奖感言就是案例,她是

明星有没有文化,其实一眼就看出来了。宋佳在白玉兰颁奖礼上的获奖感言就是案例,她是这么说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选择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们年轻漂亮,不是因为我们把家庭事业平衡的很好,不是因为我们穿了最新一季的衣服,而是因为我们有创作的能力。人间烟火是最大的流量,真善美是最有力的表达。”

就说这事儿怪不怪?有些明星往台上一站,嘴皮子比生锈的门轴还涩,“嗯”“呃”“然后”跟连环炮似的往外蹦,活像PPT翻页似的,让人听着直犯困。之前看某顶流拿奖,镜头扫过去,他捧着奖杯手都抖,念发言稿跟挤牙膏似的,两分钟的话愣是卡了七八回。台下观众有的低头玩手机,有的憋笑憋得脸通红,我在屏幕前都替他臊得慌——感谢导演、剧组、观众就三句话,非得扯什么“天气热但心里暖”“灯光闪得我眼发花”,这不是凑字数是干啥?

说句实在话,这种场合能有多突然?提前半个月通知领奖都不止吧?就算临时调整,把“感谢”俩字拆成八瓣儿说,也得有个章程啊。我看就是没当回事儿——反正粉丝喊得凶,热搜买得上,发言随便对付对付得了。咱普通老百姓开会发言,提前一天都要在备忘录里写三行字,念的时候还怕忘词儿。人家明星上电视,台下坐的都是行业大佬、资深媒体,这要是说好了,那是个人魅力;说岔了,那可就是砸招牌。咋就能这么不当回事儿呢?

你看宋佳那发言,没一句虚头巴脑的,全是实在嗑儿。“人间烟火”“真善美”这种词儿,听着不花哨,可细琢磨都是顶实在的道理——演员的价值在作品里,在观众心里,又不是靠几句漂亮话撑起来的。她能说得这么溜,肯定是下了功夫琢磨过的,知道该说啥,该怎么说。就像咱老百姓串亲戚,提前想想对方爱吃啥、爱聊啥,见面自然不冷场;明星面对镜头,总得想想观众想听啥、行业需要啥吧?

我之前看张颂文老师接受采访,聊表演聊到凌晨三点,从《隐秘的角落》里的老警察说到农村赶大集的观察,条理清晰得跟写论文似的。有人问他咋这么会说,他说“我就是爱琢磨事儿,见着人多问两句,看事儿多想两层,肚子里有货,嘴上自然不慌”。这话实在,文化这东西不是背几首诗、念几句台词就行,是得把生活当课本,把观众当老师,把每一次开口都当考试。

现在有些明星倒好,镜头前比谁都积极,私下里连剧本都没看过几遍;社交媒体上晒自拍比谁都勤,正儿八经的学习笔记从来不见发。你说你要走流量路线吧,那也得有点拿得出手的本事啊,光靠脸蛋儿和粉丝打投,能撑几年?上次看某小鲜肉演古装剧,念台词跟读课文似的,导演都喊停三次了,他还挠头说“我再想想怎么更有感觉”——这哪是演戏,分明是在消耗观众耐心。

说到底,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有没有文化,不用看社交平台的数据,不用听营销号的吹捧,台上说两句话、台下做两件事,高下立判。宋佳的发言为啥被夸?因为她说的是大实话,讲的是真本事;那些卡成PPT的明星为啥被吐槽?因为他们把观众当傻子,把舞台当秀场。

咱们追星图啥?不就图个积极向上、有里有面儿吗?要是喜欢的明星台上丢人现眼,台下不学无术,那这星追得还有啥劲?与其花时间给没真本事的人刷数据,不如多支持那些踏踏实实做作品、认认真真做学问的艺人。毕竟,人间烟火里藏着最真的道理,真善美才是最有分量的表达。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