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5年,安徽21岁战士壮烈牺牲,战友方海鹰放弃上军校,替他尽孝,父母感动得泪

1985年,安徽21岁战士壮烈牺牲,战友方海鹰放弃上军校,替他尽孝,父母感动得泪流满面:“把我女儿嫁给你吧!”谁料,方海鹰吓得连忙摆手:“爸妈,我是来尽孝的,怎能占小妹便宜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5年春天的老山前线炮火连天,21岁的解放军战士胡兴龙在执行侦察任务时陷入绝境。 子弹耗尽,补给断绝,面对敌军层层包围,这位安徽铜陵籍的小伙子和负伤的班长对视一眼,双双纵身跃下悬崖。 五个月后,当胡家父母仍未走出丧子之痛时,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军人突然跪倒在胡家门前,含泪喊着"爸妈"。 他正是胡兴龙生前提及最多的战友方海鹰。 在胡兴龙牺牲的前夜,两个同乡战友蜷缩在猫耳洞里有过生死之约。 不论谁牺牲,活着的人必须去对方家里当儿子尽孝。 胡兴龙当时解下手表塞给方海鹰,两人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为证。 当部队突围后清点战场,众人只找到遗落在崖边的血迹斑斑的手表。 这个用鲜血写就的约定,让立下三等功的方海鹰拒绝了保送军校的机会,揣着遗物退伍返乡。 面对突然出现的"儿子",胡家父母既感动又惶恐。 母亲握着胡兴龙入伍前省下的十块钱泣不成声,父亲胡绍栋想起儿子离家时挥手的样子心如刀绞。 虽然推拒着方海鹰的请求,但当看到血书和儿子手表时,两位老人终究没能说出拒绝的话。 方海鹰转头就把电厂分配的新宿舍退了,蹬着永久牌自行车每天往返三十里地。 从秋收时割破手指的城里娃,到冬夜里就着煤油灯给胡绍栋揉老寒腿的庄稼把式,铜陵县太平乡渐渐传开"胡家来了个比亲儿还孝的兵娃子"。 1988年冬夜的一声呻吟彻底拉近了这家人。 凌晨突发胆囊炎的胡绍栋疼得打滚,方海鹰赤脚背着老人狂奔四里山路。 月光下带血的脚印让卫生所大夫感慨"您这儿子比救护车还快"。 而此时远在军营的胡家幺女胡桂兰,正捧着方海鹰报告父亲病愈的家信心头发热。 她怀着复杂情愫寄出的心意却遭回绝。 方海鹰生怕迎娶战友妹妹会玷污当年的生死承诺。 最后是胡家二老按住这个执拗的退伍兵:"你要真当我们是爹娘,就听爹娘的话!" 1995年的婚礼让太平乡热闹非凡。 新婚夫妻特意留出西屋给二老住,次年出生的孙子方小鹰眉眼间竟有胡兴龙的影子。 正当胡绍栋抱着孙子笑逐颜开时,阳台外笠帽山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刺疼了老人的心。 儿子连片衣冠都没留在故乡。 此后每年清明,两位老人带着祭品在陵园广场对着空旷处祭拜的身影,成了方海鹰心中最深的痛。 2007年他咬牙贷款二十万搬家,但迁坟的执念依然盘桓在老人心间。 转机出现在2010年清明节。 方海鹰带着胡兴龙读过的课本、穿过的军装来到笠帽山,新立的石碑上郑重刻下名字。 当胡绍栋把儿子的课本一页页投入火盆时,飘散的纸灰被风吹向铜陵河方向。 "回家好啊..." 老人抹着泪念叨。 自那天起,老夫妇终于放下几十年的心病,常抱着孙子给陵园管理员讲那个跳崖战士的故事。 暮色里的烈士陵园很安静,只有守墓人知道,西侧那座没有骨灰的石碑前,总摆着当季最新鲜的太平乡蜜桔。 主要信源:(央视网——《方海鹰家庭:木棉树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