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网红曝光二次销售内裤案例,卫生安全争议席卷电商行业

以下是近年来网红和消费者曝光的典型二次销售内裤事件案例,结合具体品牌、争议焦点及社会影响整理:

一、品牌方自曝或客服失言类案例

「有棵树」油渍内裤事件(2025年6月)

消费者张先生购买的内裤裆部出现油斑污渍,售后客服要求“仅局部清洗,禁止全部下水,否则影响二次销售”。追问后客服突然“下班”回避,引发网友质疑品牌系统性二次销售退货商品。

品牌回应:归咎于“新员工未培训”,称污渍系打包失误,承诺退货商品统一销毁。但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该品牌历史投诉中“污渍”“异味”问题高频出现。

电商客服自曝行业潜规则

前内衣行业客服(微博用户@诉寒绪)爆料:退货内裤常被要求“不显眼位置局部清洗”,部分商家以“厂家统一销毁”搪塞消费者,实则更换标签重新上架。甚至有消费者故意制造污渍(如粘毛发、假造血迹)逼迫仅退款。

二、消费者健康受损事件

HPV病毒感染疑云(2025年6月)

网友匿名爆料称网购新内裤直接穿着后,次日确诊感染HPV病毒,医生分析可能源于试穿退货商品。事件引发对退货内裤未经严格消毒的卫生恐慌。

争议点:部分退货者自述“试穿时套在原有内裤外”,但商家无法验证实际卫生状况。

皮肤过敏与污渍投诉潮

多名消费者投诉购自某网红店的内裤穿着后三角区红肿瘙痒,退回商品被发现残留洗衣液味或分泌物痕迹。客服却建议“酒精擦拭后可穿。

‍♀三、退货商品处理漏洞事件

胖东来“红内裤”二次上架(2025年3月)

顾客退货58元男士红内裤(裆部污渍),店长以“紫外线消杀后可再售”为由回收。次日同款内裤被新顾客购入,污渍位置及编码完全一致,揭穿所谓“消杀”实为敷衍。

后果:品牌市值单日蒸发18亿,退货商品70%返架的潜规则遭曝光。

牛仔裤暗藏退货内裤

孟女士(2022年)网购牛仔裤,拆封时掉出发黄女士内裤;2025年同案例再现:上海朱女士购入鲨鱼裤,裤腿内发现裆部发黄的内裤,客服仅补偿2元了事。

⚖四、行业冲突与维权进展

消费者反向滥用退货政策

商家曝光有女子网购绿色内衣半年后,用穿旧的黑色内衣退货(2025年4月);更有人声称“吊牌未拆可退”,实则内裤已穿着数日。

维权成功案例

“朵朵棉”品牌因消费者集体投诉,新增“内裤不支持试穿”条款;三粒橄榄等店铺要求顾客剪毁问题内裤拍照后补发,从源头阻截二次销售。

总结与警示

高风险品牌识别:有棵树、黑色草莓(残留护垫)、胖东来涉事商品。

二次销售特征:

>污渍/异味+客服推诿+“销毁”承诺无证据

消费者可行动:

购买时筛选不可退换+独立密封包装商品(撕开即损);

收货立即拍照录像,发现异常向平台及12315同步举证;

高危品类(内裤/袜子)优先线下购买,避免参与电商退货链路。

建议留存本案例清单作为消费维权参考依据,遇同类事件可快速匹配证据链。

转自:全球AI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