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会让其他国家在贸易谈判中取得巨大“胜利”,双方都可能遭遇损失】
[印度一直渴望达成协议以避免美国关税。但他们——以及其他国家——担心,美国提出的协议可能是政治自杀]
(政治报)与印度达成的贸易协定本应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4月初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发动“互惠”关税攻势后取得的首批胜利之一。然而,尽管特朗普政府两个多月来一直承诺即将达成协议,但他们仍在努力推动协议的达成。
两位接近谈判的人士(由于谈判的敏感性,他们要求匿名)表示,华盛顿和新德里正在继续朝着贸易协议第一阶段迈进,并预计更全面的协议可能在今年秋季晚些时候达成。然而,白宫要求“开放印度”,因为印度正寻求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自行设定的7月8日最后期限之前取得重大贸易胜利,而且特朗普试图将谈判与该地区棘手的地缘政治问题联系起来,这加大了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政府向国内民众推销该协议的难度。
这也凸显了特朗普在贸易谈判中采取的“只打不讨好”的方针,使得即使是友好的外国政府也难以达成协议,他们担心这可能会在国内引发政治自杀——无论白宫如何威胁他们的经济。
印度前驻联合国大使赛义德·阿克巴鲁丁表示:“没有什么比想到自己的政府遭到外国领导人的欺凌更让印度人愤怒的了。一项原本可以实现双赢的贸易协议,现在却有可能被反对者描绘成一种‘进贡’,而不是‘伙伴关系’。”
印度是首批与美国启动贸易谈判的国家之一,于今年2月启动谈判,当时特朗普正开始公布其颠覆全球贸易的雄心勃勃的议程。谈判人员已就一些农业问题、能源采购和非关税壁垒达成协议,白宫对此抱有乐观预期,认为协议即将达成。
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 4月底访问印度期间宣布,双方已“正式敲定谈判的参考条款”。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6月3日表示:“你们应该期待美国和印度在不久的将来达成协议,因为我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真正对两国都适用的方案。”
周五在白宫举行的一场活动中,特朗普本人也曾调侃:“我认为我们将达成一项协议,让我们有权进入印度进行贸易。”他还补充道:“我们希望彻底取消贸易壁垒,这简直不可想象,我也不确定这是否会发生,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已经同意了。”
但据接近谈判的人士称,事实证明正式签署协议非常困难,因为特朗普政府要求印度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贸易壁垒,而作为回报,印度只愿意放弃部分新征收的关税。
对于白宫而言,截止日期迫在眉睫,印度将成为第二个同意达成协议的国家(不包括与中国的关税停火)。任何协议都必须有助于证明政府的说法,即特朗普的高关税确实有助于为美国产品开拓新市场,同时保护美国市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宫官员在讨论谈判事宜时表示:“与印度的富有成效的讨论仍在继续,我们期待着很快宣布一项历史性的美印贸易协定。”
总统多次声称自己在今年春天促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和平,这让事态变得更加复杂——尽管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坚称,在巴基斯坦问题上不会接受任何调解。根据印度外交部长的通话记录,莫迪在最近与特朗普的通话中强调了这一点,并表示“印度国内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完全的政治共识”。
本周,总统在包括在荷兰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多次犯下外交失误,再加上特朗普最近决定在白宫接待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这可能会使印度政府更难向民众推销贸易协议。
印度前驻联合国大使阿克巴鲁丁表示:“特朗普的言论加剧了公众对美国支持印度的不信任和怀疑。他越是重复自己的主张,未来的美印贸易协定就越像是胁迫,而非合作。”
“无论印度现政府做什么,都会被视为他们基本上屈服于特朗普总统的要求,”美印战略伙伴关系论坛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穆克什·阿吉表示。“所以他们处于一个双输的局面。”
白宫将关税视为迫使外国在贸易问题和其他一系列外交政策重点上做出让步的利器。但它未能理解,或者根本就不在乎,贸易伙伴的国内政治在谈判中占据了多大比重,最终甚至可能超过美国所能施加的关乎生存的经济威胁。
与韩国的谈判陷入僵局,因为韩国在看守政府的领导下正着手选举新领导人。与日本的谈判也因特朗普政府要求东京增加国防开支以及坚持维持对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进口征收25%关税而受阻,这对日本文化标志性产业之一造成了沉重打击。欧盟领导人对美国削弱其增值税(一种国内消费税)的努力犹豫不决。
印度的关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平均税率约为17%。印度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试图保护该国数百万自给自足的农民,因为他们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2020年,印度议会通过农业法案后,农民们持续抗议了一年多,最终成功废除了该法案。2024年,他们再次发起抗议,批评政府没有采取更多措施帮助农民。
“印度致力于保护本国农民,因此他们的关税比世界任何地方都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前农业谈判代表、现就职于农业贸易署的莎伦·博默·劳里森 (Sharon Bomer Lauritsen) 表示。“他们会保护本国农民。”
特朗普政府以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谈判人员与印度合作,试图达成一项双边贸易协议——类似于该政府与日本和韩国谈判达成的协议。
该协议原本将围绕三个领域展开:扩大印度农业、信息技术和医疗器械市场的准入。但随着谈判拖延,协议范围缩小,特朗普放弃了该计划。
“他们非常接近,真的非常接近达成首份双边贸易协议,”曾参与与印度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马克·林斯科特(Mark Linscott)表示。“这一次,这显然是双方的首要任务……但最终还是错失了协议。”
最大的挑战在于开放印度的农业市场,尤其是在涉及美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和乳制品方面。印度作为一个以印度教为主的国家,对进口牛副产品有着强烈的宗教担忧。
尽管拜登政府能够确保增加坚果和蔓越莓等特色农产品的准入,但印度不愿达成损害本国农民利益的交易。
与印度的任何早期交易都可能集中在该国不易获得的产品上,例如水果和蔬菜、坚果、苜蓿和潜在的乙醇。
然而,尽管印度政治局势紧张,美国农业行业仍继续其长期努力,向美国产品(尤其是乳制品)开放该国快速增长的市场。
尽管美国已将战略转向降低关税并简化允许更多乳制品进入该国所需的证书,但有关乳制品的协议仍然难以达成。
一位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表示:“他们一直都很清楚,乳制品将是他们的一大负担。”
知情人士表示,7 月 9 日之前宣布的任何协议都可能只是与印度达成实质性双边贸易协定的持续努力的第一阶段——这一过程可能至少还要持续一年。
林斯科特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政府时期代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与印度进行谈判。他表示,特朗普政府知道,为了达成更大的协议,美国可能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这使得此次谈判与美国寻求谈判的其他协议有所不同。
“印度现在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是印太地区重要的战略伙伴,”林斯科特说。“我认为所有这些都对整体谈判态势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