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合福高铁开通十周年,构建起闽赣皖高铁“3小时生活圈”

N海都全媒体记者马俊杰文/图

金线横空十载长,福轨穿闽联赣皖。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正式通车,截至2025年6月底,合福高铁闽赣段累计发送旅客1.42亿人次。

十年间,合福高铁串联起皖赣闽三省,促进沿线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合作,更以“流动的风景”绘就了全域旅游新画卷,在青山绿水间铺就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游客“快旅慢游”

高铁重塑旅游格局

合福高铁于2015年6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南连福建福州,中部纵贯赣东北,北接安徽合肥,并衔接京沪高铁一路北上,经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直达北京。合福高铁全长850公里(其中,福建段284.3公里,江西段183.2公里),设有福州、闽清北、古田北、延平、南平市、武夷山北、五府山、上饶、婺源、黄山北、歙县北、铜陵北、合肥南等24个车站。高铁的高效通达重塑了旅游格局。武夷山旅行社协会会长施红军说:“高铁快速便捷,压缩了旅行时空,合福高铁沿线形成‘3小时黄金旅游带’,游客可以‘快旅慢游’,深入体验当地文化。”

“正是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才能孕育出这样独一无二的‘大红袍’。”6月25日,武夷山大红袍景区大红袍母树下,福建省金牌讲解员、茶文化专家罗爱文,正在为安徽来的游客讲解武夷岩茶的历史和文化。

罗爱文告诉记者:“过去到武夷山的游客主要是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游客,合福高铁开通后,散客比例在逐年增加。”

来自安徽合肥的游客黄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像这样的行程,我们会选择搭乘飞机或是自驾,这次做攻略的时候发现乘高铁最方便,用时最短。”黄女士的孩子笑着插话说:“高铁把我们安徽的黄山和福建的武夷山串了起来。”

高铁“金线”引商机

小公司长成龙头企业

“方便,方便,你要是从福州乘高铁过来,一小时内就能到厂里。”6月26日,在“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银耳姐姐”的张家巧和客商通电话后,就急匆匆地和技术员去了趟菇房,查看一下新一批银耳的长势。十年前,合福高铁开通,让张家巧从北京返乡创业的梦想落地。

返乡创业的“银耳姐姐”张家巧,向记者讲述合福高铁带来的商机

“我从小闻着银耳的清香长大,有着很深的菌菇情结,在北京奋斗16年后,我选择回家乡种起了银耳。合福高铁开通十年来,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走出去谈生意方便了,外面的客商进来也多了,频繁往来交流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张家巧告诉记者,“多亏了高铁这条‘金线’引来的商机,这十年,我们公司从单一的银耳种植,发展到现在拥有160多名员工,集专业从事工厂化绿色有机银耳种植、食用菌精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现在基地每天种植6万多朵无公害银耳和有机银耳,主要销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以及其他省会城市。”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潇告诉记者:“高铁将古田纳入‘福州1小时经济圈’,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客商可当日往返。十年来,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年均接待外地客商超10万人次,年均交易额约6亿元。”

串联9大5A级景区

发送旅客1.42亿人次

合福高铁犹如一条金线,将赣闽铁路的跨越与“八纵八横”宏图紧密串联。作为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福高铁纵贯闽赣皖三省,以“中国最美高铁”之姿串联武夷山、黄山等9大5A级旅游景区,更以时速300公里打通东南沿海与内陆腹地的快捷通道,“3小时生活圈”覆盖福州、南昌、合肥等省会城市。据统计,合福高铁运营十年间,闽赣两省累计发送旅客1.42亿人次。

许多游客经由合福高铁来到武夷山,自这里深入感受万里茶道起点的魅力(武夷山大红袍景区)

如今,从福州到合肥仅需3.5小时左右,实现了当日往返,福州至北京由10个多小时压缩到7.5小时,让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在合福高铁、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等线路的助力下,福州在区域的中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周边的要素资源加快向福州集聚。

据了解,合福高铁每日有超70对列车运行,这条纵贯三省的“黄金纽带”承载着人才、资本、技术的奔涌洪流,构建起沿线区域“高铁+产业”“高铁+文旅”“高铁+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