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87岁老人竹板声里传唱时代正能量

近日,在让胡路区创业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7岁的陈秀兰老人手持竹板,一段《我们越活越年轻》引得满堂喝彩。

这位银发如雪的“快板达人”,用20多篇自创作品将铁人精神、社区温暖和时代故事传遍社区,让竹板声成为社区最动人的文化符号。

古稀之年结缘快板

说起陈秀兰,在创业一社区可谓家喻户晓。每逢社区演出,总能看见她手持快板表演的英姿。

从讲述铁人为国献石油的大庆故事,到歌颂身边好人好事;从解读医保等惠民政策,到讲述时代故事,她把正能量唱进了人们心里。

谁能想到,这份热爱竟始于古稀之年。76岁那年,一场社区快板表演让陈秀兰着了迷。

面对“人过六十不学艺”的劝阻,她爽朗笑道:“哪有什么年龄门槛?想学就去学!”从此,她从握板姿势学起,竹板在她手中从笨拙到灵活,节奏从错乱到精准,用日复一日的坚持,打破了年龄的束缚。

真正让她走上创作之路的,是一次西双版纳之旅。在大巴车上,陈秀兰即兴表演快板《咱是大庆老会战》:“咱是大庆老会战,脚踏荒原,头顶蓝天。为了国家出石油,艰苦奋斗了几十年。”激昂的说唱让满车游客热血沸腾。

当游客竖起大拇指赞叹“您就是大庆活名片”时,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亲历的那段峥嵘岁月,不正是最珍贵的创作素材吗?

大庆记忆化为珍贵素材

那是一段永生难忘的记忆。1960年3月,陈秀兰的丈夫奔赴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她次年追随而来。困难时期,每人每日仅靠5两粮食充饥,石油工人们在如此艰难的状态下仍然坚持工作。

1962年,陈秀兰加入家属生产队,即便怀孕四五个月,仍坚持下地拉犁。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她当上了丰收管理站副站长。这些滚烫的回忆,在游客的赞叹声中化作创作灵感。

西双版纳之旅结束回到大庆后,她开始系统整理当年的故事。白天走访老会战家属,晚上把听到的、想到的一句句写成快板词。从铁人王进喜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到自己怀孕拉犁种地的艰辛,再到如今幸福的生活,她用最质朴的语言,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现在蒸蒸日上的生活都融入快板表演中。

她还加入“会战妈妈团”四处宣讲,让“会战英雄养老地,幸福和美创业城”的故事,乘着清脆的快板声传遍四方。

让正能量“声”入人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创作视野不断拓展。社区里的凡人善举成了她创作的鲜活素材:义务理发十年的丁绍文、姚庆娥,义务修理活动室办公桌椅的杨建华,义务修复门窗的李顺祥,自筹经费组织文艺演出的杨为国……

这些温暖故事经她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词,用竹板传递美好,让文明新风在社区里蔚然成风。

看到有老同志退休后不适应,心情低落,她结合自己每天到活动室打台球的经历,创作快板《活动室是我们的家》,生动展现社区生活的多彩图景,鼓励退休老同志走出家门,享受精彩生活。

如今,陈秀兰每天生活规律而充实,别看她年岁大了,打台球仍然是位高手,每天雷打不动去活动室打两小时台球,下午翻阅报刊收集素材,夜晚伏案创作,忙碌得忘记了年龄。

竹板声不仅是她生命的节拍,更成为社区里最动人的乐章。这位八旬老人用行动证明,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心怀热忱的人生,永远正当“燃”。

通讯员:宋雪梅

记者: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