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把开展领导干部述法作为压实法治建设责任的重要抓手和精准切口,以述法推动法治建设任务落实。今年,全省共有1.06万名领导干部完成述法,述法覆盖面、影响力持续增大,针对性、实效性显著提高。
拓宽述法主体
“要求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程序,对每一起案件都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取证,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2月25日,吉安市市场监管局井冈山经开区分局局长颜江枫在述法会上进行述法。
当日,现场述法的还有下属执法稽查局、食药检测中心、质检中心3家单位主要负责人,其余5家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书面述法。“执法人员要筑牢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规范执法行为,尊重当事人权利,树立良好市场监管形象。”述法会上,吉安市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曾广炆逐一点评。
近年来,江西积极拓宽述法主体,提升述法辐射带动效应。在书面述法方面,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延伸到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主要负责人,做到“应述尽述”;在现场述法方面,探索推动从党政主要负责人“示范引领述”到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及重点执法单位主要负责人“延伸拓展述”。
今年,全省3367名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负责人、7244名省市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书面述法。截至今年6月13日,全省共举行现场述法86场次,法治建设的“头雁”效应凸显、“群雁”活力倍增。
把准述法内容
“推动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合法性审查工作标准化建设。”在2024年述法会议上,时任会昌县委书记潘金城重点围绕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推进依法行政等内容进行述法。
2006年,会昌县麻州镇增丰村将260亩大竹坝水库超期贱租发包给3名村民,发包期限从2006年至2055年,仅收取5000元租金。经核查,发包过程缺乏“四议两公开”、评估和公平竞租等法定程序,造成了集体资产流失、村民利益受损。
案发后,会昌县痛定思痛、举一反三,在全县19个乡镇建立“1+2+N”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明确由1名法治分管领导,司法所、党政办各1人组成法制审查人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相关领域专家及数名法审辅助人员,对全县长年累积的492份村集体合同开展“法治体检”,成功解决232份“问题合同”,为村集体挽损止损174万余元。
近年来,江西根据不同述法主体、围绕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依据不同清单开展述法,重点更加突出,内容从“格式化”向差异化转变,并要求把上年度点评问题、自查问题整改情况作为必述内容。
创新述法形式
南昌市述法实行“典型发言+表态发言”模式,典型发言优先出场,侧重阐述经验做法,让与会者学习借鉴;表态发言靠后出场,重点阐述问题、打算,让其他述法者同堂旁听,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萍乡市在电视台开设“县区委书记述法”专题栏目,安排全市5个县区委书记进行“开门述法”“阳光述法”;
吉安市结合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在电视台开展“一把手述法”活动,组织全市13个县(市、区)长围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谈体会、谈问题、谈打算,主动接受群众评议、监督……
近年来,江西优化创新述法形式、述法环节,由最初提交书面述法报告“单向被动述”逐步向领导点评、代表测评、群众参与“多维互动述”,县级以上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连续5年主持述法会议,“书记点评”作为述法固定环节,做到“有述必有评、一述一评”。在民主测评环节,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等参与述法测评。
“我们积极探索‘灵而实’的述法形式,不断推动领导干部将自身‘摆进去’,身临其境开展‘法治体检’、体验‘法治课堂’。”江西省委依法治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强化整改落实
“针对述法点评我市复议人员配备不到位的问题,我市正探索聘用行政复议辅助人员模式,补充了行政复议人员和辅助人员数量……”九江市委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就述法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介绍说。
据了解,为防止“一述了之”,推动“一述到底”,江西建立“述法+N”工作机制,推进“述法+考评、督察、整改、责任”等工作,形成“述法+”品牌效应。
一方面,江西加强“述法+考评”统筹衔接,建立与组织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将述法测评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把述法问题整改完成率纳入全省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强化“述法+督察”协同联动,将述法问题整改情况列入法治督察重点内容,通过“督察+巡察”、实地督察、“个案式”督察等形式,以察促改,推进整改工作落地见效,把述法问题整改率纳入法治江西建设关键指标动态监测。同时,压紧“述法+整改”主体责任,对述法点评的问题下发“督办单”,对虚假整改、纸面整改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告诫、约谈和批评,直至追究责任。
2024年,全省6个设区市、12个省直单位因述法问题整改完成率未达到90%而被扣分,占比分别达到54.5%、13%;全省市县三级党委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点评问题2507个,全部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