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港交所IPO融资884亿港元问鼎全球 互联互通推动两地互利共赢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李璟

6月20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下称“港交所”)迎来25周年庆典。

自2000年6月27日以介绍形式上市以来,港交所经过25年发展,从一家本地交易所起步,发展成全球领先的国际交易所,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25年,港交所的IPO融资额时隔6年重回全球第一。截至目前,今年港交所IPO上市项目共31单,融资规模累计达到了884亿港元,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融资额;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超过2400亿港元,较2000年的130亿港元增加了17倍多;市值达4960亿港元,较2000年的86亿港元增长超56倍;港股上市公司的数量,从790家跃升至2600余家。

值得关注的是,在互联互通机制的推动下,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连接器”和“转换器”的作用日益凸显,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推进,为两地资本市场创造双赢局面。

165家内地企业排队港交所

5月20日,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在港交所敲锣上市,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型的新股集资活动。此次登陆港交所主板,宁德时代以最高50亿美元的募资额,使香港今年的新股集资额超过600亿港元,融资规模重登全球第一的宝座。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09年至2021年的13年里,港交所曾7次夺得全球IPO募资额榜首。但从2022年起,港股IPO逐步遇冷,全球排名下跌,仅在去年因美的等大型企业在港上市,才重返前五取得第四。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2014年至2024年间,港股IPO累计募资额达3030亿美元,超过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居世界第一。其中,内地企业成为相关新股市场的重要支柱。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内地龙头企业,正在借助香港资本市场加快实现国际化。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数量分别为4家、1家和3家,而2025年以来,新增“A+H”公司数量迎来爆发。根据中金公司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8日,合计有高达165家内地企业正在排队登陆港交所。相较于1月中旬接近80家排队企业,短短数月,数量大幅增长,显示出赴港上市潮热度。

近年来,港交所持续推进上市制度改革,内地政策也在进一步拓宽企业境外上市渠道,双重政策利好进一步助力港股IPO。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在庆典上指出,港交所在过去25年带领香港市场快速发展,锐意落实多项改革,与时俱进、把握机遇,从一家本地交易所起步,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多元化投资者群体和丰富产品生态圈的国际金融市场。从2000年的790家上市公司增长到如今超2600家,日均成交额从约120亿港元增长到超过2000亿港元,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港交所的上市规则、挂牌公司分布、投资者结构、产品类型、交易费用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8年以前,港交所和沪深交易所对IPO企业都有盈利要求,且不允许拟IPO企业存在“同股不同权”,因此当时深交所、港交所、上交所的挂牌企业中,新经济占比分别只有12%、3%和1%。

但如今,港交所吸引了不少当初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科创板、创业板的上市规则也有针对未盈利企业的标准,生物医药和互联网科技企业成为香港市场的优质上市资源,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发文表示,港交所将继续推动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的新经济和生物科技公司集资地之一,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全球枢纽以及亚洲领先的国际资产管理中心。

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为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满足两地居民的跨境汇款需求,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推动并支持由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和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开展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合作(下称“跨境支付通”)。

作为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又一里程碑,跨境支付通于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将进一步推动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规则与资源衔接对接,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2014年,沪港通正式启动,上交所和港交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随后,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以及互换通也相继开通,互联互通“家庭成员”不断扩张。一系列的互联互通计划,为国际和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投资渠道。

数据显示,互联互通计划推出至今,境外投资者投资在岸股票总余额增加超过5倍,目前,内地企业市值已占港股总市值的81%。截至2024年9月,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港股证券总值超过3.3万亿港元,较2014年底提高200多倍,其中超过75%是通过股票通持有。

唐家成也在文章中指出,这25年来,港交所致力为香港建设一个极具韧性及活力的市场,并借着互联互通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市场更紧密连接,亦努力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据了解,目前连接香港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已由最初的股票拓展至涵盖债券、ETF及利率掉期,还将进一步涵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此外,港交所正实施一系列平台及基础设施优化措施,包括优化领航星现货平台及开发领航星衍生产品平台,透过建设面向未来的科技平台,推动香港市场脱颖而出,并促进其长远可持续发展。

“借鉴‘人、货、场’的提法,我们不仅要吸引优质上市企业,还要做好交易制度,服务好投资者和企业,包括取消恶劣天气暂停交易,调整交易费率等,提升市场参与者的体验。”陈翊庭表示,互联互通空间还很大,未来还有人民币柜台、大宗商品等产品可以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提出,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这意味着,深交所有望迎来“H+A”上市企业。

转自: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