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沧州这里有人唱歌引发争议……

“别在这唱歌了,这里是居民区,你们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学习。”“在公共区域活动是我们的自由……”近日,在运河区朝阳街与晴川路交叉路口附近,附近小区居民为噪音扰民的问题,与在路口广场唱歌的群众发生了争执。

夜晚歌声

居民不堪其扰

6月初的一天,晚上8点左右,家住运河区塞纳左岸小区的李丽(化名)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紧张备考,窗外持续传来的歌声却让她难以集中精神。李丽认为,在居民区附近利用音响唱歌很不道德,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别唱了,快停下……”李丽忍无可忍,怒气冲冲地下楼找唱歌的人理论,希望对方可以停止扰民行为。面对李丽愤怒的喊声,对方仍我行我素。盛怒之下,李丽快步上前关闭音响。

被关了音响,唱歌的几名群众瞬间恼火。双方言语间发生冲突,甚至发生了一些肢体接触。期间,有人报警。

民警询问

双方各执一词

民警很快赶到现场,将双方人员分开,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待双方冷静下来,民警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李丽告诉民警,对方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广场唱歌了。此前,她为此事曾与对方沟通过。对方当场表示,以后唱歌会控制好音量。临近期末考试,她需要复习功课。她没想到,对方竟然说话不算数,音响开得特别大,吵得她难以静心学习。李丽表示,对方的行为就是在制造噪音,已经严重影响了她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唱歌的群众对李丽的说法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李丽的行为就是斤斤计较。他们在公共区域开展文娱活动合理合法。他们表示,李丽此前并未与他们就此事有过沟通。况且,他们唱歌的区域距离李丽家直线距离几十米,根本不会影响李丽学习。李丽静不下心,纯属自身问题,与他们无关。

悉心普法

民警帮双方和解

了解完情况后,民警将双方叫到一起,当场为他们进行调解。

“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在城市商业居民混合区内,白天(6时至22时)噪音限值为60分贝,夜间(22时至次日6时)噪音限值为50分贝。在居民集中区域内,人为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同样是不被允许的。”民警首先向唱歌的群众讲法,告诉他们在广场唱歌不应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当音响的声音超过了法律法规限制的分贝后,音乐也就成了噪音。

随后,民警对李丽遭遇表示理解,也认同她的合理诉求。同时,民警批评李丽,争吵、冲突无法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学会冷静处理类似矛盾,避免冲突的加剧。

最终,在民警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唱歌的群众立即带着音响,另选远离居民区的地点开展娱乐活动。同时,双方还互相表达了歉意。

记者实测

噪音就在人们身边

近日,记者就噪音扰民的事询问了沧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对方告诉记者,生活中产生噪音的方式不同,其管辖权也不同。如商铺在店门外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产生的噪音,其管辖权在城管部门;商铺设备运转产生的噪音,由环保部门管辖;广场舞音响等产生的噪音则应报警处理。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0分贝:3米外一只蚊子在飞的声音;0分贝-30分贝:钟表滴答、呼吸声;20分贝-30分贝:图书馆翻书声;30分贝-50分贝:细雨声、办公室键盘敲击声;50分贝-70分贝:属于正常生活噪音,如洗衣机正常工作发出的声音;70分贝-85分贝:闹市街道的喧嚣声;85分贝-110分贝:摩托车轰鸣或电锯声。

在进一步了解分贝的监测方法后,记者利用手机上测噪音的软件,随机前往市区一些场所进行实地测量。记者发现,“噪音源”就在我们身边。

市区凤凰城小区某超市在夜间利用音响播报打折信息。记者按照测量标准,在街对面的居民区楼下检测,发现播报打折的声音超过了75分贝。

距离网通小区居民楼不足10米的一家餐饮店,夜间露天摆摊生意火爆。顾客推杯换盏的喧闹声超过了60分贝,也给附近居民造成了噪音困扰。

某休闲广场,音响中播放着欢快的广场舞音乐。记者实测,距离音响5米处约为90分贝,50米处约为70分贝,70余米处仍达到63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