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大雨”突转“高温”,天气骤变我们该如何应对?

潮新闻见习记者周文成通讯员靖豫杭顾杰

夏日的杭州,少了雨水,升温的势头都压不住了。

今天(6月18日),杭州市最高气温35℃。连续两天处于高温状态,这突如其来的热浪让不少市民直呼“措手不及”。要知道,就在16日下午4时,杭州才刚刚结束防汛IV级应急响应。天气为何如此剧烈“变脸”?高温还将持续多久?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气温骤升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在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藿香正气水成为“热门配置”。6月以来,配防暑药品的人数明显增加,有人临时“加单”,也有人提前备货预防。医务科科长、主任医师张碧辉提醒,夏季高温易中暑,典型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大量出汗、乏力、心跳加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甚至抽搐。

值得注意的是,前来配药的市民中,约70%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三类人群尤其需要警惕。”张碧辉分析道,“一是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二是部分习惯节俭、不愿开空调的老年人,室内闷热环境同样容易诱发中暑;三是体质偏弱人群,对高温耐受性较差。”

上周梅雨持续发力,连台风“蝴蝶”都在给梅雨加戏,这周天气却画风突变。据杭州市气象台预测,高温天气将持续到本周六,其间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突破35℃,且极易出现短时暴雨、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雨水退去,气温飙升,这是要出梅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针对天气的戏剧性转折,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解释,目前是西风带暖脊东移,暂时把梅雨带推到北边去了。“这是典型的‘梅中有伏’现象。简单来说,西风带暖脊挤走梅雨带,天气晴热。”他进一步说明,目前杭州市处于高空西风槽后的高压脊控制下,下沉气流盛行,故晴热高温成为天气舞台的“主角”。

毛燕军强调,当前副热带高压并不稳定,其强弱变化直接影响着雨带的南北摆动。杭州目前仍处于梅雨时节,副高还没站稳脚跟,其边缘依然能带来水汽。预计6月18日、19日和21日,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分散性阵雨或雷电,但难以撼动高温基调。同时,空气湿度较大,蒸煮般的闷热感会非常明显。预计21日后,副热带高压又会南撤,梅雨也会随之返场。公众需做好与高温打“持久战”的身心准备。

面对持续高温,张碧辉给出关键防护建议: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避免在上午10时至下午5时高温时段外出;户外工作者佩戴遮阳帽、穿着轻薄透气衣物,定时到阴凉处休息;居家老人不要过分“捂”或舍不得开空调,保证室内通风凉爽,主动防暑降温;体质虚弱者可以预防性使用一些防暑降温药品;及时补充水分,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食用应季的果蔬,搭配祛暑的凉茶。一旦出现中暑症状,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头部及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大血管处;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若症状严重(如高热、意识不清、抽搐),必须立即拨打120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