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邹平市黄山街道: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擦亮“心安黄山”名片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近年来,在邹平市黄山街道,“山雨和谐”调解室帮助群众调解矛盾纠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有的只是调解员们用温情与专业化解的一桩桩民生小事,积聚成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强大合力。

■源头治理,下好矛盾预防“先手棋”

“真没想到,从发现漏水到达成赔偿只用了3个小时。”星河上城小区的两位住户至今难忘那场高效调解。原来,网格员崔高峰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两户居民因漏水问题“剑拔弩张”,立即启动“微网格”响应机制,协调社区人员、物业人员、调解员现场办公,通过用心沟通和耐心调解,最终让这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重归于好。

这样的高效化解并非偶然。黄山街道创新实施“民意直通车”工程,将“民主议政日”“百姓夜话”等活动与“枫桥班”培训有机结合,通过“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让干部既当“政策宣讲员”,又当“民情收集员”。今年以来,已累计收集社情民意710条,预防化解矛盾纠纷682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

■协同共治,构建多元解纷“共同体”

走进黄山街道综治中心,墙上的“五色预警图”格外醒目,这里整合了司法、信访、物业等5个常驻单位,联动派出所、人社所、执法中队等7个轮驻单位,其他部门人员根据问题性质“随叫随到”,构建起“受理-研判-联调-回访”全链条机制。金鼎世家商铺停电纠纷的化解就是典型案例,从派出所警情推送到多部门联合调查,再到司法所全程参与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我们这里就像一个解纷‘超市’,群众带着问题来,总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黄山街道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韩磊说,这种“常驻+轮驻+随叫随到”工作机制,实现了“流程快办快转、部门联调联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效率与温度。

■情法相融,打造调解服务“暖心站”

“多亏了你们,我和我父亲现在能心平气和地聊天了。”近日,东景责任区的居民王女士特意来到调解室道谢。原来,她与父亲产生矛盾,来到“山雨和谐”调解室寻求帮助,通过调解员讲情理、驻点律师释法理、心理咨询师疏心结,最终让“对峙”的父女重拾亲情,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温馨。

近年来,这样的温情调解案例在黄山街道不胜枚举,“山雨和谐”调解室不仅配备了专业法律顾问,还引入了心理咨询服务,形成了“情理法”调解工作法,让调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墙上挂着的数面锦旗,就是调解室用心用情调解基层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真实写照。如今,“心安黄山”已经成为当地基层治理的靓丽名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