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习惯性反问是一种“隐形攻击”

一日,妻子正在厨房做饭。 丈夫准备出门应酬,在卧室翻箱倒柜找领带,找了很久,未果。 丈夫开口问妻子:“你看到我那条蓝色领带了吗?” 妻子回答说:“你家很大么,柜子里面不会找吗?” “我要是能找到,我会问你吗?” “难道你没长眼睛吗?” “难道帮我个忙,你会少块肉吗?”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段对话都会忍不住笑出声,但仔细想想,生活中的我们不经常也是这样和亲人对话的吗? 这些反问,看似无心,实则伤人。反问多了,伤害就多了,关系就远了。 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丈夫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应酬到很晚。 一天深夜,丈夫一身酒气地从外面回来。 妻子见状,面色不悦地质问丈夫:这么晚才回来,你心里还有这个家吗? 丈夫听到这话,心里也很委屈,自己辛苦工作是为了家庭,又不是跑出去鬼混。 因此,两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吵得不可开交。 其实,妻子的真实意图,是希望丈夫能重视家庭,多抽点时间出来陪陪她。 但她使用反问语气让丈夫感受到了指责和不满,从而引发了不必要的冲突。 相反,如果妻子换一种表达方式,直接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需求,或许这场矛盾完全可以避免。 毕竟这世上,没有人喜欢被他人否定、质疑、逼问和冒犯。 人和人之间,好好说话,尽量别用“带刺”而又具有“攻击性”的反问语气。 懂得尊重别人,照顾他人的内心感受,这段关系才能越变越好。 习惯性反问,是一种有毒的沟通,也是一种无效沟通。 一开口就是讽刺和打击,只会让人失去沟通的欲望。 “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 人与人相处,少用怼人的反问句,多用平静的陈述句。 前者让人觉得你有抵触情绪,后者让人觉得你在心平气和地好好说话。 毕竟,沟通的艺术,在于倾听、理解和尊重。 多用肯定句,慎用反问句,沟通舒展了,人际关系也就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