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李红通讯员于爱爱翟英明)近日,淄博、厦门、杭州、昆明的特教工作者相隔千里之外,以“数智赋能·高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四城联动的云端教研活动,共研培智教育新路径,探索科技如何为特殊教育注入新活力。“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在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分会场的大屏幕上,云南的段老师通过互动动画,引导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在相同课题的教学中,杭州的朱老师则借助AR技术,让学生“亲手”将虚拟石子投入瓶中,直观感受水位变化。两位同课异构,却同样精彩——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成为特殊学生理解世界的“另一双眼睛”。
下午的生活数学课上,厦门的郭老师利用智能时钟教具,让孤独症儿童通过触觉和听觉感知时间;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魏老师则设计了一款“时间任务卡”游戏,通过利用希沃白板互动课件,动态展示钟面指针变化,同时利用AI技术,模拟校园生活,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可触可感。
在评课环节,八位专家聚焦数智技术与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参与度、个别化教育的融合等方面展开点评。专家们一致认为,四位教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高效课堂”特征——目标精准、参与度高、技术融合自然,尤其是AI智能教具的应用,有效突破了培智学生的学习障碍。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校长于丽娜表示:“面对在校学生障碍程度越来越重、个体间差异越来越大的情况,我们的集体课教学如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在每一个环节让孩子们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今天的四节课引发了我对数智时代课堂的更深层次思考,也给了我一些答案和思路……”
主题分享环节,四城特教先锋亮出“硬核”成果。杭州市湖墅学校校长郤玲亚提出“全支持课堂模式”,通过环境、策略、技术三重支持,为孤独症儿童打造无障碍学习空间;昆明的杜泽星、朱玲瑢老师分享“多元课程创新”,将核心素养融入培智课程,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学会生活”;厦门的封文婷老师通过对辅助科技的应用研究,展示了技术工具在补偿学生感官缺陷中的实践价值;淄博的李丹老师探索差异化教学策略,通过分层任务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活动尾声,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迎军表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在数智时代,这份爱正通过云端传递、借技术延伸。四城联动,不仅是教学经验的共享,更是对“教育公平”的生动诠释——无论相隔多远,科技都能让特教之光平等照亮每一个特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