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帮帮哥来了[197]共享充电宝“占道”又“上火”,危险难关如何破?

群众呼声,一问到底

大家好,我是帮帮哥

出门在外手机没电,扫个充电宝解燃眉之急,早已成为都市生活常态。然而,你可曾注意过街边那些默默“站岗”充电宝柜机的安危?

近日,有网友向“天眼问政”栏目反映:贵阳市内的共享充电宝不仅占道经营,有些甚至无人看管,且因为上面是充电宝,下面是锂电池机器,暴晒、下雨、大风、行人碰倒等等都有可能产生电池自燃,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隐患。

确实,烈日暴晒下,共享充电宝机器外壳温度可轻易超过50℃,内部锂电池面临严峻考验;风雨侵袭后,设备内部易积水短路;行人无意碰倒,更可能引发结构损伤……

而这,绝非杞人忧天。2019年5月16日,江苏无锡一餐馆失火自燃,经调查,起火原因疑似摆放在前台的共享充电宝导致;2021年7月17日,广东广州一餐厅内,共享充电宝突然起火,所幸事发时已过用餐高峰期,未造成人员伤亡。

人们共享的是便利,不该共享风险。

对城市管理者而言,治理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专门规范,明确设备布设的“安全红线”,例如,限制露天摆放比例,规定设备必须获得专业安全认证,对摆放位置、固定方式、维护巡检频率等提出硬性要求。同时,建立“谁运营谁负责”的问责机制,让安全责任真正落地生根。

再者,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应及时定时更新换代,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避免自燃事故发生;而商家在摆放共享充电宝时,位置不可选于高温环境下,周围应禁止摆放可燃物质。

个人在选择共享充电宝时,则应避免使用外壳破裂产品,切勿强压强摔、触碰尖锐物体,以免发生意外。

城市烟火气里,唯有让每一台设备都处于有保障的“屋檐”下,科技赋予的便利才能真正点亮生活。

记得下次扫码前,不妨也替这些“孤勇者”多看两眼——毕竟安全,才是最值得“共享”的公共财富。

我是帮帮哥

我们下期再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统筹王璐瑶

策划刘丹

文字周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