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周恩来工作秘书何树英:他比斯大林更早看出周恩来能够担任总理

【前言】何树英同志在我党历史中名声不显赫,但在国家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关键作用。她担任周总理秘书三十余年。周总理

【前言】

何树英同志在我党历史中名声不显赫,但在国家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关键作用。

她担任周总理秘书三十余年。周总理是我国建设中稀缺的全方位人才,肩负着重大的工作负担。

何树英凭借出色能力,为周总理分担诸多琐事。三十多年共事间,何树英对周总理的才能深感敬佩。

晚年时她回忆:“斯大林预言周总理必任此职,众人赞其识人。而周总理早知自己将任总理。”

【斯大林慧眼识英雄】

周总理年轻时曾留学国外并长期居住,投身革命后,频繁负责国家外事工作。

周总理与贺龙、朱德等元勋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标志着我国独立领导武装部队革命的开始,是一项伟大行动。

南昌起义奠定了周总理在国内的领导地位。此前,他多在海外留学,直至孙中山推动国共合作,他才回国。

这导致除黄埔背景的同志外,多地小组成员对周总理能力不了解,且其名声亦不显赫。

八一起义后,其震动效果堪比辛亥年的武昌起义,均是对当时权势极大当局的武装反抗,意义重大。

南昌起义大幅增强了我党同志的斗争信心,尽管起义军后转往广州以避国民党锋芒,但它仍如一针强心剂,效果显著。

同年八月,进军广东途中,周总理被同志们选为候补委员,逐步进入国内组织领导核心。

次年4月,周总理获此身份后,被党中央派往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党代会。

我党代表大会在苏联召开,因众多领导人彼时在苏学习,且共产国际对我国斗争事业影响巨大。

党代会上,周总理被选为正式委员并任常委秘书长,已掌握党的领导权力。

斯大林会后接见领导核心成员,特地找周总理说:“你能力出众,未来可期,是否考虑来共产国际任职?”

周总理微笑拒绝道:“我更倾向于解救我的人民。”

周总理在苏联滞留七月,与苏方科学家、哲学家深入交流,此番经历使他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更为深刻。

11月,他回沪后至1930年初,主持我党工作。后转由毛主席接任,因他深知毛主席才能卓越,更胜任领导之职。

1949年,我党筹备建国。访苏代表团获斯大林接见,他问:“你们欲建国,总理人选已定否?”

代表团长摇头表示,关于此事,一切尚未有定论。

斯大林笑道:“你们已有合适人选,周恩来,他正是绝佳选择!”

后来,情况正如斯大林所言,周恩来担任了我国总理一职。

【藏不住的才华光辉】

周总理早知自己将任总理,所做皆为未来准备。其才干亦早已显现,一切安排皆基于此认知。

1917年秋天,周总理前往日本求学。因在国内未系统学习日语,他抵达后首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

报考早稻田、东京高等师范、京都大学等校均未录取。周总理留日至1919年4月,得悉南开将建,遂回国。

回国后,周总理任校长秘书,并获准入南开大学。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周总理积极参与其中。

为宣传爱国思想,他创办了一份报纸。同年9月,周总理直接进入南开大学就读,无需考试。

周总理入南开后,迅速展现卓越才能。其文章令创始人与校长惊叹,张伯苓赞其有宰相之才,正所谓一遇风云便化龙。

宰相在古代职责类似总理。周总理的才能,众人皆知。

在南开时期,周总理邂逅邓颖超,他们共同创立了爱国组织觉悟社,标志着这对革命伴侣感人故事的开端。

1922年3月,周总理赴柏林深造,在法国留学期间。6月,他返回巴黎,参加了旅法少年的入党仪式。

周总理在留学时,其政务与领导才能便显露无遗,获得一众同志的认可,才能卓越,难以掩盖。

1921年3月,经刘清扬介绍,周总理加入共产主义小组,并随后与赵世炎等人共同创建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

此小组非凡,为我党八个初创小组之一。虽因路远未派代表出席一大,但其功绩显著,作为我党在欧洲首个共产主义小组,不容忽视。

1923年,孙中山与苏联签署联合宣言后,我党成员在国内获得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得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周总理于1923年6月在巴黎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并未废除原有党籍,此决定做出时间颇早。

孙中山赏识周总理才能,任其为国民党旅欧支部总务科主任。回国后,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担任要职,成功进入国民党核心层。

【何树英亲眼所见】

敌人亦不舍周总理,彰显其才智超群。建国后,周总理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秘书何树英全程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立即着手经济建设,致力于迅速复苏国家经济。

1953年起,我国实施首个五年计划。至1957年计划完成,已建成156个重要工业中心,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4年9月,周总理明确指出,我国应走四个现代化道路,集中力量追赶发达国家,旨在让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生活。

周总理极重视知识分子,强调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实施十二年科技规划,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如同火箭般突飞猛进。

周总理在外交领域为我国开辟新径,助力国家摆脱战乱颓势,屹立不倒。

建国两日后,周总理即电告苏联副外长促正式建交。获苏联国际支持后,我国外交事业得以较大缓解。

选择站在苏联一方,会带来新敌人,如美国。美国在19世纪50年代初发动战争,将我国卷入半岛局势。

彭德怀元帅前线指挥作战时,周总理在外交战线上努力。得益于彭元帅的配合,周总理在谈判中获胜,成功将局势稳定在三八线。

1953年,周总理基于多年外交经验和国际局势考察,提炼出宝贵外交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在国际外交上是重大突破,多国元首深感震撼,对周总理的才智极为钦佩,随后纷纷效仿并实践这些原则。

1955年,周总理率我国外交团于万隆会议中表现卓越,彰显风采,此亦历经艰险终获福泽的有力证明。

蒋介石曾计划在周总理专机上安置炸药,但因周总理临时更改行程,得以幸免于难。

回忆此事,何树英深感周总理吉人天相。他坚信,为人民谋福利的好领导,定会免受厄运侵扰。

【结语】

周总理擅长识人,经他发掘,我党早期涌现众多杰出领导人。

周总理对自己的认知深刻,他自知并非引领全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他的判断准确,早有此认识。

他堪称完美政务领袖,能细致梳理国家政务,致力于构建美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