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国断供援乌,欧盟警告中国?砸八千亿欧元提升军力,力挺乌克兰

当美国国会搁置600亿美元援乌法案时,欧盟27国财长紧急签署了史上最大规模防务预算,未来五年投入8000亿欧元提升军力,

当美国国会搁置600亿美元援乌法案时,欧盟27国财长紧急签署了史上最大规模防务预算,未来五年投入8000亿欧元提升军力,其中三分之一直接用于支持乌克兰。 这种"弃美自强"的战略转向,折射出欧洲在安全焦虑与战略自主间的艰难平衡。

华盛顿的援乌断供并非突发。 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后,美军已将57%的155毫米炮弹转投中东。 这种战略重心转移直接导致乌军日均弹药消耗量从6000发骤降至2300发,仅为俄军火力的四分之一。 面对困局,欧盟不得不在2024年2月启动"欧洲军火库"计划,协调成员国向乌输送30万发炮弹。

更深层次的变化发生在能源领域。 德国突然加速推进与卡塔尔的LNG长期协议,法国重启三座核反应堆建设,这些举措打破了对俄制裁后形成的对美能源依赖。 欧盟能源专员西姆森直言:"我们必须确保战略自主,不能重蹈乌克兰的覆辙。"

8000亿欧元防务预算的分配极具深意:2400亿用于升级F-35机队及建造新一代护卫舰,1800亿投入"欧洲天盾"反导系统,剩余资金重点扶持无人机与人工智能作战平台。 这种布局直指欧洲防务两大软肋——战略投送能力不足、尖端技术依赖美国。

更具标志性的是"欧洲军工联合体"的成型。 达索与BAE系统公司合并空战部门,莱茵金属收购西班牙弹药企业,产业链整合使欧盟炮弹月产能从3万发提升至8万发。 波兰总理图斯克称:"这是欧洲防务工业的'曼哈顿计划'。"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近期言论引发关注,其将俄乌冲突与台海局势类比,声称"要防止专制政权改写规则"。 这种叙事背后,是欧美试图构建"泛安全化"联盟的战略意图。 欧盟对外行动署文件显示,27国正协调对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技术管制,试图复制对俄芯片禁运模式。

但欧洲内部存在明显分歧。 德国工商大会警告,对华"去风险"已使汽车业损失210亿欧元,大众、巴斯夫等企业正游说政府维持务实政策。 这种经济理性与安全焦虑的碰撞,令欧盟的"中国战略"始终难以统一。

美欧矛盾在军援议题上集中爆发。 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指责美国"将欧洲安全商品化",德国总理朔尔茨则推动建立独立于北约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这种离心趋势促使拜登政府紧急派遣国安顾问沙利文赴欧斡旋,承诺"加速移交F-35战机"以安抚盟友。

分析人士指出,8000亿军费不仅是军备竞赛,更是规则制定权的争夺。 当欧盟委员会宣布"下一代主战坦克将采用欧盟标准通信系统"时,五角大楼立即向雷神公司下达兼容性改造订单——大西洋两岸的军事标准化之争悄然开启。

这场由援乌危机引发的战略地震,正重塑跨大西洋关系的内涵。 当波兰军队首次使用欧盟联合采购的韩国K2坦克演习时,布鲁塞尔的官员们清楚:一个不再完全依赖美国的安全欧洲,既是对俄罗斯的威慑,也是对华盛顿的温和革命。 未来的国际秩序,或将由此裂变出新的力量格局。

评论列表

混沌不明
混沌不明 5
2025-03-13 11:23
赶紧挺 要不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