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老社区改造后成为网红打卡地,萧山版“孩儿巷”来了

一个萧山老社区改造后,引起了年轻人的青睐,新晋成网红打卡地。

萧山百尺溇社区位于城厢街道,小区大多建于60年代,邻市心路、人民路,是萧山真正的老市中心,也是最繁华的地段。新世纪广场、青少年宫,见证了无数萧山人的青春。

随着沿江经济发展,萧山经济北移,百尺溇逐渐黯淡,现在成了人们口中的老城区。

2024年底百尺溇社区进行旧城改造,两年后的今天,再启华章。

今天有雨,上午9点直通车记者来到百尺溇路96号,一家名叫“uncleshucoffee”的咖啡店已经开门,老板小张正坐着吃早饭。店门口放着两张小桌子,店内面积不足40平方,除了操作台,就放了两张椅子。小张今年28岁,萧山人,店才开半个月,开店之前从事咖啡相关行业,这是他创业的第一家店。

记者点了一杯美式咖啡18元。小张告诉记者,这个店是和房东合伙的,目前正在试营业,还在摸索之中,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什么样的客户会进店,了解清楚后再决定线上线下如何经营。

小张说:“现在这一带的咖啡店还不够多,氛围还欠缺一点。”

为什么在老社区开一家咖啡店?

小张说:“进我们店的基本是年轻人,这一带上班的年轻人还是多的,服务行业多。”

“uncleshucoffee”咖啡店从早上9点营业到晚上9点。今天下雨,路上行人不多,一上午也就只有记者一个客人。小张说,晴天和周末人会比较多。

百尺溇路76号是树下杂货铺和六圈公益书屋,用了整三间店面,杂货铺的货琳琅满目,从吃饭的碗到服装还有各式首饰,占尽了店铺的各个角落,店员说这些都是老板从各地淘来的,每一样都是限量版。

六圈公益书屋只有9个平方,名气却盖过杂货铺,因为1000册书是对外免费阅读,玻璃门虽装了密码锁,但平时是不关的,路人可以随时进店看书。玻璃门上老板挂着招贴,写着营业时间:看心情到下午5点半,还画了两个雪人模样的卡通,边上标着大老板和二老板。

40岁的瞿青卿是这两家店的主人,瞿青卿是萧山人,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跟专业并没多大关联,她做过家纺外贸、摆过地摊、在闻堰开过家居店,也办过健身房。唯一保持至今的就是读书。

瞿青卿的好友张莉是医生,工作比较忙,尽管杂货店和书屋是瞿青卿出资,但两个人都喜欢阅读,平时都是她们两人一起管理这间书屋。

书屋靠墙上放着四层书,从学生绘本到《十万个为什么》,跨界多学科的书都有。

瞿青卿说:“不为赚钱,都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书屋支持以书换书,欢迎大家分享。”

小刘姑娘下周就要参加高考了,她进店后拿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说最近压力太大,最喜欢来到这里换换脑,这里安静。

杂货铺边上是一条怡老街,两边有裁缝店、家电维修店、水果店和蔬菜店等。

记者走进一家水泥灰装修的汉堡小食店,店员小李正听着歌等顾客。记者点了一份汉堡套餐,本想来一杯咖啡,但小李说,咖啡不卖了,因为周边开了几家咖啡店,老板索性只做汉堡轻食。

中午没有顾客进店,小李说,下雨天又加上过节,留在社区的年轻人比较少,但平时生意还是不错的,进店的主要是年轻人和小孩子,周边就他们一家轻食店。

吃完套餐,记者在小李的推荐下往前几步,来到另一家咖啡店,癸卯咖啡。

这家面积足有几百平方,坐了4桌客人,前台3名服务员。一位中年父亲带着小孩要了一份蛋糕一杯咖啡,告诉店员用现金付款,卡内没钱了。店员告诉他是会员仍可享受打折服务。

百尺溇有五家咖啡店,癸卯是生意最好的一家。老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不想做网红店,更不想网红过来打卡,因为他们不是我们真正的长期客人。把咖啡店开到老社区,老板说主要图个安静,因为开得早,积累了一定的人气。装修上癸卯并没有走网红风,而是普通的敞开式风格,吊顶都没做,挂下几盏灯。年轻人在桌前办公,闺蜜团在聊天。

记者在网上输入“百尺溇”,跳出了“咖啡街”、“打卡”等信息,也有很多人反映停车难。百尺溇路是一条单行道,两边没有停车位,记者的车只能停到几百米以外的人民路停车场。地铁2号线人民路站,出来沿人民路走500米即到百尺溇。

百尺溇社区党支部书记蔡斌文说,在社区改造中,新增了286个停车位,18个汽车充电桩。欢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

目前百尺溇除了已开业的几家咖啡店,还有杂货店、书店、西点店和正在筹备的果茶店、甜品店,社区公益配套小城书房里也有茶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