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空军深夜飞抵成都,印度直接被吓出一身白毛汗。 2025年5月24日至26日,巴基斯坦空军一架伊尔-78MP运输加油机两度在深夜时分秘密降落在成都机场,此次飞行全程关闭应答器,仅在接近伊斯兰堡时短暂“现身”,印度媒体将其称之为“幽灵飞行”。 所以接下来问题来了,巴基斯坦空军深夜飞抵中国,目的到底是什么? 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军工核心区域,聚集了成飞、中国电科等众多重点军工单位,这里涉及到歼-20、歼-35等尖端装备的研发工作。巴基斯坦此次运输的物资中,很可能包含霹雳-15E导弹、歼-10CE航电系统等敏感物资。这些装备的参数若被印度及西方情报机构获取并破解,可能会对中巴两国的军事优势造成一定影响。夜间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对装卸过程的影像采集,降低技术泄露的风险,这是出于对技术保密的刚性需求。可以说,此次深夜飞行在战术隐蔽的同时,也为技术保密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运输任务的性质来看,其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战时补给的需求。根据飞航数据显示,这架伊尔-78MP运输机拆除舱内油箱后运力可达50吨,能够一次性装载120枚霹雳-15E导弹或300套航电备件。此前在5月初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发射了数十枚霹雳-15E导弹,导致库存告急。此次及时的物资运输,实现了“即打即补”的快速响应能力,让印度无法通过消耗战来拖垮巴基斯坦空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印巴空中力量的平衡。 另一方面,运输任务还涉及到中巴两国作战体系的深度融合。运输清单中除了弹药之外,很可能包含枭龙Block3的相控阵雷达模块、歼-10CE的数据链终端等核心部件。中巴两国的军事合作早已从单纯的装备采购跨越到了联合研发的阶段。巴方工程师常驻成都参与枭龙升级项目,此次飞行或许还承担着接回完成培训的技术团队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中巴空军的指挥系统、数据链和后勤标准高度统一,这种深度的体系互通形成了对印度的“代差优势”。即便印度的阵风战机获得了法国的售后支持,但在中巴融合的作战体系面前,其优势也难以充分发挥。 说到这里,巴基斯坦选择夜间飞行的原因也好理解了,作为敏感战略物资运输行动,巴基斯坦首先考虑的便是战略隐蔽性。若在白天飞行且开启应答器,极易被印度的卫星和雷达捕捉到行踪,进而可能引发印度的过度反应甚至借机炒作,给地区局势带来不必要的紧张。这种隐匿行踪的做法,与2022年中国运-20向塞尔维亚秘密运送导弹时采用的“星链规避战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此次巴基斯坦空军深夜飞抵成都事件,本质上是中巴“全天候合作”的一个微观呈现。从时间维度来看,自1951年两国建交到2025年的歼-35合作谈判,74年的时间让两国构建起了不可逆的战略互信。在空间维度上,从瓜达尔港到成都的“战略走廊”,形成了陆海空三维联动的威慑网络,进一步增强了两国的战略协作能力。在技术维度方面,中巴两国的装备代差从“十年追赶”缩短为“即时迭代”,当印度刚引进“暴风雨”六代机概念时,中巴已经开展了六代机的联合研制计划,在技术发展上占据了先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