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公元75年,仅有600人的金蒲城,被北匈奴20000骑兵围困。东汉名将站在城楼上

公元75年,仅有600人的金蒲城,被北匈奴20000骑兵围困。东汉名将站在城楼上,对着城脚下的匈奴人说:“此乃大汉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

那年的西域大地上,正上演着一段震撼人心的铁血传奇,天山北麓的疏勒城头,东汉将领耿恭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匈奴骑兵,攥紧了手中的强弓。

这位出身将门世族的汉子,此刻正带着不足六百人的队伍,扛着整个西域的安危。

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汉明帝突然驾崩,新继位的章帝根基未稳,原本镇守西域的车骑将军窦固接到诏令班师回朝。

留在金蒲城的耿恭和柳中城的关宠各自领着几百屯田兵,成了西域都护府最后的防线。

谁也没想到,北匈奴左鹿蠡王早就在天山北坡囤积了两万骑兵,窦固大军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就踏平了车师后国。

耿恭接到车师后王求救信时,金蒲城里只有九百守军,他咬着牙分出三百精锐驰援,结果这些弟兄全数折在匈奴人的马蹄下。

等匈奴大军把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时,城墙上能拉弓的汉子只剩六百来人。

匈奴人举着火把在城下叫嚣,耿恭却让人搬出几十坛子黑乎乎的药膏,这是用西域特有的毒草熬制的秘药,抹在箭头上能让人伤口溃烂。

那天正午的日头毒得很,匈奴骑兵发起第一波冲锋,城头的汉军突然齐声高喊:"大汉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话音未落,数百支毒箭带着破空声扎进匈奴阵中。

前头的骑兵刚觉得胳膊发麻,伤口就开始冒出黄水,疼得在马上直打滚,左鹿蠡王看得心惊,忙令鸣金收兵。

当夜暴雨倾盆,匈奴人躲在帐篷里烤火取暖,耿恭带着百来个敢死队,光着膀子摸黑杀进敌营。

这些汉子个个背着浸过火油的草把子,见帐篷就点,等匈奴人反应过来,营地里早乱成了一锅粥。这场夜袭让匈奴折了上千人马,左鹿蠡王气得三天没吃下饭。

转场疏勒城是耿恭最冒险的决策,这座建在半山腰的石头城三面都是悬崖,只有西面有条羊肠小道。

匈奴人追过来时,发现城墙上密密麻麻插着浸毒箭头的竹签,城门口还挖了三道陷马坑。

最要命的是城里那眼山泉,足够守军喝上大半年,左鹿蠡王眼珠一转,派兵把上游的河道改了向。

城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将士们先是喝马尿,后来连马粪都要挤出水来喝,耿恭带着大伙儿在城里挖了十几口井,挖到第十五天,有个小兵突然嚎了一嗓子:"出水了!"

原来这疏勒城地下有条暗河,当初选址建城时就考虑过水源问题,耿恭灵机一动,让士兵们站在城头往下泼水,匈奴人还真以为天神显灵了。

粮草断绝那阵子,守军把皮甲都煮了吃,有个老兵把最后块皮子让给伤员,自己活活饿死在哨位上。

匈奴单于派人来劝降,说只要耿恭点头,立马封他做白屋王,还送六个胡人美女。

耿恭假意答应,等使者上了城楼,当场剁了脑袋架在火上烤,城下的匈奴兵听见汉军"吃肉"的欢呼声,吓得连夜后撤三十里。

洛阳城里,新登基的汉章帝正为救不救西域吵得不可开交。

司徒鲍昱拍着桌子吼:"今日不救忠良,来日谁肯为国效死?"这话戳中了皇帝心窝子,七千援军顶着暴风雪出了玉门关。

等范羌带着两千人摸到疏勒城下时,城里能站着的只剩二十六个皮包骨的汉子。

撤退路上更惨烈。匈奴骑兵像狼群似的咬着不放,每天都有弟兄中箭落马。

过天山垭口那天,有个伤兵为了不拖累大家,自己滚下了万丈深渊。

等看见玉门关的烽火台时,耿恭身边只剩下十三个活人。

守关的郑众将军见到这群衣衫褴褛的汉子,扑通就跪下了,他们身上的破布条,还依稀能看出汉军戎装的纹样。

这段发生在丝绸古道上的生死传奇,后来被《后汉书·耿弇列传》完整记录下来。

2019年新疆奇台县石城子遗址考古发现,证实了疏勒城完备的防御体系:深达五米的水井遗址、布满箭孔的城墙残骸,还有当年煮食皮革留下的焦黑土灶,这些沉默的遗迹,至今仍在诉说着那段荡气回肠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