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这次可能真的完了, 大概不会再担任《无限超越班》的导师了,不是因为她不够资格当导师,而是因为她真的太敢说了, 就在最新的一期《无限超越班》里,制片人张书维说,当时没有选择哈妮克孜出演电视剧《北上》的原因,是因为哈尼克孜私下探班的时候,戴大框黑色眼镜的形象不够好看,和他们的角色不符。 郝蕾听完后,忍无可忍,最后说出了一句话,“不红是原罪,红了什么都对”。 这句话一出,现场彻底尴尬了,瞬间堵住了这些制片人的嘴, 但你有没有想过,郝蕾这句话,其实不仅仅适用于娱乐圈那点事儿? 放大到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句“不红是原罪,红了什么都对”,也同样应验, 我们是不是也曾因为某个朋友混得好,就无条件地相信他所有建议? 甚至当他犯了点小错,我们也会帮着找借口,觉得“他这么成功,犯点小错也是难免的”。 郝蕾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人性,我们似乎天生就容易被光环所吸引,被成功所迷惑,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成功了,我们是不是就很容易默认他的一切都是对的?甚至会自动脑补出他背后的努力和高尚品格? 这难道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不红是原罪,红了什么都对”吗? 只是,在我们的日常里,这个“红”没有明星那么耀眼,可能是公司里得到领导青睐的“红人”,是家族里混得最好的“亲戚”,是小区里拥有最多发言权的“大爷大妈”。 那么,回到郝蕾的这句话,你有没有觉得,我们普通打工人,其实比那些“高高在上”的明星,更早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毕竟,我们每天都在这个鸡毛蒜皮的世界里,感受着不被看见的无奈, 所以,我说郝蕾太敢说了,她不光说出了演员与制片人的矛盾,更是揭开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无奈, 聊聊你的看法吧,你身边有没有让你觉得“不红是原罪”或“红了什么都对”的例子?你觉得,这种现象是好是坏?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