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名字像青铜器,古龙的名字像唐三彩。前者带着历史包浆,后者闪着诗性釉光。 尤其是西门吹雪,那是越王剑,出土两千年仍能一剑封喉。白衣胜雪雪映衣,吹雪原是血染襟。二十个字,把名字里的杀机与诗意剥得淋漓尽致。 站在淡水河边看夕阳西下,远处观音山轮廓宛如横卧的剑客。突然明白古龙取名的高明:他笔下那些惊才绝艳的名字,从来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钉进武侠史的三枚透骨钉。后来者或许能写出更曲折的情节,设计更奇诡的武功,但再也找不到比"西门吹雪"更冷的剑,"楚留香"更飘的影,"李寻欢"更痛的刀。这三个名字,终究成了古龙留给江湖的"独孤九剑"—后人看得懂招式,却练不出剑意。 金庸的故事人物名字俗的带着实在烟火气,古龙笔下人物名字雅的充满了飘渺空灵感,所以金庸的人物形象是带着史事的大义凛然节气并重的侠义云天,古龙的刀侠剑客都是摧枯拉朽风卷残云的利落帅气,一个重实的好,一个侧虚的美,互不上下各有千秋。 即便金庸派天天吃好的,古龙派天天饿肚子,个人还是喜欢古龙的故事风格,有隐喻充沛着禅意佛理,更豁达从容淡然自由。 古龙取名里,有西门吹雪、楚留香、李寻欢、花满楼、司空摘星、叶孤城、原随云、上官金虹、龙啸云、龙城璧、百里长青、卓东来、司马超群、傅红雪、江别鹤、燕南飞的雅,也有燕七、王动、郭大路的俗。 为什么金庸的小说能无数次翻拍?因为大多数人一看就懂剧情和结局,而古龙的小说就很难拍出书中的意境。 酒保阿杰说:"常客们喝到第三杯总会哭,说尝到了江湖的滋味。" 喝了伏特加接着再喝龙舌兰,最后再来杯威士忌,我哭是因为老子喝醉了…